第十三章 特殊的客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番話說的趙老師跟馬華笑容滿面,又有誰會不喜歡被這麼年輕好看的粉絲吹捧呢!
等進了一樓客廳,眾人看到豪華的裝修,內心更是震驚不已,這種二十年後的裝修風格,在這個年代簡直就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那叫一個目不暇接。
“趙老師、馬教練,你們吃過飯了嗎?”招呼眾人坐下後,馬小龍問道。
“還沒有。”趙老師和馬華紛紛搖頭,生了大病,前途未卜,她們又哪有心情吃飯。
“不吃飯可不行,身體是鴿命的本錢,再怎麼生病也得把飯吃飽。”馬小龍對家裡的小保姆道:“去把廚房裡的蒸餃端出來,趙老師、馬教練,你們吃餃子蘸醋吃蒜嗎?”
“那得吃啊!”趙老師笑道:“吃餃子沒有醋跟蒜哪行。”
“我也愛吃。”馬華點了點頭。
“拿兩頭蒜,多拿幾個碗。”跟著趙老師和馬華來的還有好幾個人呢!他們也沒吃早飯,一塊解決了吧!
小保姆去端飯的工夫,馬小龍把自己的家人介紹給眾人認識。
自打年初一來了別墅之後,姥爺跟姥姥還有馬小鳳她們就一直住在了這邊。
這裡又大又舒服,鋪的是地暖,一進屋就二十多度,跟外面完全是兩個世界,還有各種娛樂設施跟運動設施,不出屋就能運動和娛樂,簡直太適合養老了。
住進來之後就不想回家了。
他們喜歡,馬小龍也就由著他們,反正等他高中畢業,河沿的房子是肯定不會再住了,等他大學畢業,房子差不多就要拆了,以後別墅會是他的大本營,讓姥爺他們早點住過來也好,以後一大家子人還是在一塊,特別好。
張志玲和陳珺這幾天也一直在這邊住著,別墅裡空房間很多,住十幾個人完全不是問題,人多也熱鬧。
昨天馬小龍還送給張志玲一輛頂配的電動汽車,造價差不多十萬塊,市場價五十萬,冬季續航里程兩千公里,跑長途的神器。
張志玲以後也是個校長級別的人物了,總得有一輛符合身份的座駕,而且鑽漏洞的因素,電動汽車在城區內並不需要駕駛證,就連牌照都不需要,比買燃油汽車省不少事。
不過這只是眼下法律不健全的情況下,等以後補足了這方面的漏洞,該上牌照上牌照,該考駕照考駕照,好在張志玲已經把駕照考下來了,倒是沒什麼問題。
對馬小龍的這番心意,張志玲微笑著照單全收,她現在也習慣了,反正是兒子對自己的孝敬,為什麼不要呢!
有了這輛車,以後不管是工作還是辦事都方便了許多。比電三輪更寬闊的空間,座椅可以放倒,內建冷暖空調,把車當做移動的臥室完全不是問題。
還有行車記錄儀,一旦遇到碰瓷之類的情況,可以免去很多麻煩。
給乾媽這麼好的電動汽車,姥爺跟姥姥當然也不能厚此薄彼,馬小龍送了一輛四輪的老年代步車給他們,最高時速二十五公里,算是給他們在城區內代步用的。
都是快七十的人了,安全第一。
姥爺跟姥姥倒是挺高興的,這兩天開著車在基地裡到處轉悠,他們知道這裡會是他們未來養老的地方,早點熟悉一下環境,以後就能隨心所欲的想去哪去哪了。
昨天,他們在基地裡轉悠了一天,傍晚回來的時候,見大孫子跟孫媳婦回來了,高興地問了一下親家老頭、老太太的情況,得知一切安好,就笑著說過兩天要開車去雙獅村見見親家。
馬小龍和硃砂都笑著答應了,但是馬小龍隨後說了一件事,把他們幹懵了:“姥爺、姥姥,明天趙老師跟馬華教練要來別墅找我看病,你們要不要跟她們聊聊?”
“……”
看著坐在自己眼前,活生生的趙老師跟每天清早五分鐘健身的教練,姥爺跟姥姥激動地手足無措。
馬華還好,他們都是快七十的老人了,對每天早上的健身操不感興趣,但趙老師可是人民的藝術家,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伴隨了他們的大半生,甚至趙老師年輕時演評戲《花為媒》的時候,他們就在火柴廠放映的露天電影上看到過。
那年是1964年,劉英才三歲,一轉眼,都三十多年了。
“趙老師,我們特別喜歡你,真的,三十幾年前,你演的評戲《花為媒》,我們還在露天電影上看到過呢!”
聽到姥爺這番話,趙老師笑容滿面:“呀~那你們可是我的老觀眾了,謝謝你們啊!”
另一邊,張志玲也和馬華聊起來了,兩人一個是搞音樂的,一個是搞健身操的,一個唱的,一個跳的,倒是也有不少可聊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