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拔尖人才計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雄也知道唐清雅心裡的委屈,但他也很委屈,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更何況,唐清雅雖然改變了一些,但依然沒有達到他的心裡預期, 更多的時候,她只是為了孩子,在自我反思和進化,而不全是為了他而改變。
秦雄也很清楚,讓一個女人完全為了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改變,本身也是一件很無恥和殘忍的事情, 他不能這樣要求,唐清雅也不可能這樣去做。
愛情在更多時候,是一種互相包容和成全, 而不是一方對更一方的壓榨或犧牲。
人到中年,每個人都更希望能按自己比較舒服的方式去生活,包容和牽就的前提,都是要自己先能比較舒服。
在房間簡單安慰了一下唐清雅,給了她一個安慰的擁抱之後,秦雄就離開了學區房,獨自開車回到了作家村。
老書給他帶來了較多的財富,但如果新書不能帶給他同樣的支援力度,心理落差也會很大。
人都是希望自己越來越好,沒有人希望自己上到頂端之後,就一直走下坡路,那會顯得自己很無能。
雖然,多數情況下,到了波峰之後, 走下坡路是不可避免的。
秦雄在構思新書的過程中,本身也是很糾結的, 一方面, 他想再寫一本類似的新書,儘量穩住上一本的成績;另一方面,他也很想做出新的創造和突破。
願意從事寫作的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不斷創新的能力,而不是一天接一天地炒剩飯和吃老本,除非,他真的老了,或者是真的躺平了。
傳統的玄幻,已經成了大神的自留地,腦洞文才是他這種新神的出路。
但腦洞文也不是很好寫,如果積累不夠,閱歷不夠,就算真的把自己的腦袋開個洞,也不一定能想出什麼令人驚豔的好點子或好題材。
於是,微創新就成了多數成熟寫手最好的選擇。
透過不斷掃榜,借鑑別人的創意,再用自己成熟的創作技巧,撐起這個創意。
但秦雄試著寫了一個上午, 依然有點不太甘心。
借鑑別人的創意來寫,就算他寫得再好, 永遠也只會成為第二個某某某。
與其這樣, 他還不如將自己成功的老路,舊瓶裝新酒,重新再走一遍,雖然,沒有了創作的新鮮感,寫得也會比較乏味和痛苦,但堅持寫個一年半載,也沒什麼大問題。
就這樣糾結來糾結去,新書一直難產,老書也慢慢降到了一更。
剛開始,讀者也會罵他,怒其不爭,罵著罵著就慢慢習慣了,有一更總比沒有要好,這已經是他們最後的倔強了。
一天,秦雄突然收到了團市委周曉慧主任發來的微信。
“秦秘書,明天團市委有個人才沙龍,都是各個新興領域的創新人才,你有沒有興趣過來?”
秦雄想了想,網作協一直掛靠在團市委旗下,自己最近一直比較忙,確實有陣子沒去參加會議或活動了,於是爽快地答應了。
更晚一些時候,周主任將人才沙龍的檔案發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