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從醫院檢查回來後,唐清雅就沒有再主動聯絡秦雄。

可能她也是從這件事情裡,看出了秦雄對復婚的遲疑。

事實上,她也在糾結著。

一方面,秦雄確實是一個宜室宜家又會賺錢的好老公,父母甚至是妹妹都希望他們能儘快復婚。

另一方面,秦雄似乎也被她傷得足夠深,對她的感情也開始有所保留了,沒有之前那麼包容和寵愛了。

如果單純是為了衣食無憂,繼續選擇這個曾經愛過的男人,似乎也不算太差的選擇,至少大家都樂見其成。

可如果只是為了這些,那為什麼一定要復婚呢,以秦雄的性格,只要孩子還在,她的日子也不會過得有多差。

她甚至在想,要不就成全他和月影算了,自己守著孩子,過好這一生,似乎也不壞。

但內心裡,總也下不了決心,患得患失,不知如何取捨,不知何去何從。

想繼續做自己,身為一個能力有限的女人,似乎很難,想委屈自己追隨大流,也並不甘心。

看到唐清雅回家之後,就徹底沒了訊息,秦雄也沒有主動打擾。

安心睡了個好覺,第二天七點不到,他就起床了。

將新買的寶馬開到李松齡書記的小區門口,就近吃了個早餐,秦雄就撥通了李書記的電話。

接上李松齡書記後,對方才說道:“還需要去接一下江城大學的陳教授,三個人一起去通山。”

“好的,沒有問題。”秦雄點頭。

“新車?”李松齡問道。

“嗯。”秦雄。

“可以啊,書火了之後,又是買車,又是建房,一下子全都有了……”李書記調侃道。

“必須的,這就是努力和奮鬥的價值啊,不過車是前妻的,我那車太破,借來開開。”秦雄說道。

“這就太講究了,我們其實對車不挑剔的。”李書記說道。

“跑長途,車好點,人也舒服點。”秦雄笑道。

“有心了。”

接上陳教授之後,秦雄很快就出城,上了高速。

與此同時,李書記和陳教授也在車上和下面縣城進一步對接行程。

三人到達的第一站,就是縣職教學院通山木雕工作室,由職教學院院長負責接待。

不過,真正的木雕大師今天有事出差了,不在現場。

走進寬敞明亮的工作室,秦雄最先看到的,就是一副木雕圖——《贈汪倫》。

雖然沒有上色,只是簡單地擺在桌上,但裡面細緻的雕工和精妙的技藝,卻讓秦雄頗為震撼。

木板上的主要人物,一共只有兩個,一個是李白,一個是汪倫,兩人的人物形象,和小學時課本里看到的配圖,非常相似。

花草走邊,中間是船,更遠一些,是日出和飛鳥,意境上還是相當豐富和傳神的。

另一副木雕,則是羲之愛鵝,不出典出何處。

主要人物是書聖王羲之和旁邊的童子,池邊則是兩隻大白鵝,水中的紋理和邊上的花草,都非常細膩,栩栩如生。

在工作室裡,還有好幾位職院的學生,他們正在對著手中的木板,認真地雕刻著,各種刻刀擺滿了桌子。

透過詢問,秦雄得知這些孩子都只有十五、六歲,本身自己有所學的專業,參加木雕興趣班,也是單純因為喜歡。

而且,他們正在透過暑假時間,認真練習,打算將來參加木雕工藝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