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偽神(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有人都只是在通往公正的路上,或堅定不移,或步履蹣跚。
絕對的正義可以被追求,但卻很難被施行,人類目前為此而設定的所有制度,不管是道德還是法律,都只是在儘可能的維持一種中庸的平衡。
這是人類對於自身弱點的一種正視和尊重,人會因為心中的各種貪婪慾望而去作惡,人又因為心中的憤怒慾望想要對加害自己的人施行報復。
貪婪和憤怒,在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也都左右著所有人的一言一行。
身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擁有七情六慾的人,總是會去犯錯誤,自然也不可能會在龐大的人際關係交流之中產生什麼絕對的正義。
縱容心中的慾望,今天是施害者,明天就是受害者,今天是受害者,明天也能變成施害者。
一如有一群人,因為嫉惡如仇的心態,所以想要將天下的壞人都給趕盡殺絕,這種沉湎於自身七情六慾之中的人,又怎麼可能脫離於凡人的範疇?
天地之心,無憎無愛,一視同仁。
但凡有一人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整個人類社會不過都是凡人社會而已。
著於相,執迷於神明之心,往往都是作惡的藉口和開端。”
第五正的這種回應,重新言明瞭人性之中的各種弱點,只要人性還存在,那麼世間之惡就不可能會斷絕。
這就像是一個悖論,正是因為你不喜歡惡,所以世界上才會有惡,所有人都不知道惡為何物,那麼這個世間自然也就沒有了惡。
面對白奇的這種暴虐觀點,只求力量不講立場的行為,第五正反倒從中看出了一點絕對正義的端倪。
白奇的觀點之中,很明顯只強調了神明力量的強大,看似沒有強調使用力量的善惡之別,但這種對於善惡的忽視,並不是一種刻意的迴避,而是一種極端的預設。
在白奇的觀點之中,神明力量的施展是應求於凡人的渴望,這種渴望的呈現,在犯罪集團之中是對於惡性的誅殺。
也就是說,犯罪集團只是一團無意識的力量體,看似無善無惡,其實是應善而生,是一團由神明所降下的威能。
基於神明的無所不能,在這種威能的籠罩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絕對正義降臨人間的盛景。
基於這樣的理解,第五正便給與了同等的反駁,試圖去證明他們只是一群凡人,就算他們妄想自己能夠化身為神明降於世間的威能,但他們依舊只是一群凡人而已。
讓白奇能夠認清自己,也是打擊其心中狂熱情緒的一種有利方式。
“聽聞你的這種想法,怎麼搞得好像和惡和平共處,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一樣。
人類之中本身所蘊含的劣根性,導致人總是容易生出小惡,小惡又是大惡滋生的源頭。
更何況,由於社會規則的縱容,很多人對於小惡的放縱,使得其本身就變成了一種大奸大惡的存在。
若是不能夠及時的將這種惡性給清除,那麼只會導致人類社會變得更加的混亂和不堪。
就算絕對的正義不能被真正抵達,那麼在追求的過程之中,就要去縱容那些惡性的道德失衡事件嗎?
正是因為這種為惡而得不到懲罰的現象太過於普遍,所以大部分的普通人才會覺得遵守道德是蠢貨才會去做的事情。
善良是需要引導的,對於惡性的縱容、融合和中庸,只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混亂和不堪。
法無禁止皆自由,這個世界上蜷縮於不法之地的人渣太多了,若是沒人去清掃,這個世界只會越來越亂。”
彷彿是一種絕對的相互抗衡,白奇的觀點也顯得越來越激烈,似乎根本就沒有要隱藏自己行蹤的意思。
又或者,在此時的白奇看來,當第五正踏進這間辦公室的時候,他已經註定了死亡的結局。
這種愈發不加掩飾的直白,難道就是白奇此時所給出的死亡通告嗎?
白奇正是想要藉由這種心照不宣的威脅,妄圖掌控場中的所有局面嗎?
一隻在氣勢上鬥敗的公雞,一旦進入到實戰階段,很明顯也會敗得更加的徹底。
已經在第五正的身上連續失敗好幾次的犯罪集團,難道已經呈現出一種狗急跳牆的狀態了嗎?
這樣的一種咄咄逼人,似乎也是一種心浮氣躁的表現,更是一種失去從容心態的先兆。
隱隱約約的,第五正在這種殺機四伏的狀態之中,看到了白奇的某些短板和破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