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犯罪成員1號,犯罪首領對其的態度是先予以安撫,然後再利用自證的藉口,讓其在執行某些高難度任務的時候身死當場。

這樣的計劃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場景合適,壓力適中,將犯罪成員1號心中的絕望感覺烘托到位,那麼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當前犯罪首領唯一可信的,就是犯罪成員1號已經被警方給盯上了,利用警方這個外部壓力,或許就能夠很好的支配犯罪成員1號的行為模式。

基於這樣的規劃,犯罪首領對於犯罪成員1號的暴露程度,就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數,甚至是能夠靈活控制的地步。

只有當警方對犯罪成員1號已經形成一種絕對的撲殺局面,那麼迫於這樣的一種壓力,犯罪成員1號是選擇和警方正面硬剛,還是偷偷的離開L市,這都是可操作空間。

硬剛到底應該如何執行,離開的時候若是不想連累到其他組織成員,他自身又應該具備怎樣的覺悟,在藉助其他成員所共同構成的龐大壓力面前,犯罪首領就不信犯罪成員1號不會臨場就範。

另外,在這樣的逼迫過程之中,不斷的向犯罪成員1號言明被警方抓捕的危害性,以及被抓捕就等同於被整個組織追殺的可怕後果。

甚至是將犯罪成員1號單獨執行的那次審判舉動當做要挾的證據去脅迫他,這樣都會讓他不敢去自首。

畢竟投降也是死,冒險還有一定的活路,是誰都會選擇持續性冒險的。

這個時候,只需要在犯罪成員1號冒險的過程之中設定一些必死的障礙選項,那麼犯罪成員1號的死亡就會顯得順理成章了。

基於這樣的邏輯鏈條,犯罪首領這段時間最常作的事情,就是將手下的組織成員全都派往L市的各個派出所和市局門口進行蹲守,看一看警方那邊的兵力排程的重心到底在那裡。

這樣的想法或許在感覺上會顯得非常的高效,可是各個派出所和市局裡面的車輛出入情況非常的頻繁,各種公車私車連軸轉,若僅僅只是蹲在門口傻看,是根本就發現不了任何規律性線索的。

除非能夠跟在每輛出入警局的車輛後面轉圈,經過這樣的細緻統計之後,整個L市的警力分佈圖才會顯得一清二楚。

可是以犯罪集團的人手來說,這樣的點對點跟蹤很顯然是不現實的,若是點對多的採取跟蹤,又極其的容易暴露,可取性也基本上為零。

面對手下人員的這種反饋,犯罪首領也感到有些為難。警方之所以能夠透過全面的調查對某個犯罪集團產生全面的認知,依仗的就是人數眾多、資訊化優勢強悍的特點。

想要以一個孤立的小群體去對抗警察這個龐大的國家機關,估計也只有一些腦子有問題的瘋子才會去幹。

可是當前犯罪首領又需要儘可能的去了解警方的動態,這塊骨頭就算再怎麼難啃,也得硬著頭皮往上衝。

思慮良久之後,犯罪首領也只能採用分點採集的笨辦法,在每個警局之中挑選特殊的個體進行跟蹤。

考慮到警方目前調查犯罪成員1號的方式,極有可能採用便衣調查的方式進行,所以在當斷則斷之下,犯罪首領最終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出入各個警局的民用車輛上面。

經過這樣的有效部署之後,整個犯罪組織便開始全速運轉起來。至於跟蹤車輛的問題,也非常容易解決,直接在一些公共停車場裡面將一些表面積灰的車輛給盜走就可以了。

對於這些半殭屍車輛,並不需要如何去清潔,只需要保證車體表面不髒亂,加了油能跑就可以了。

這些應急偷車技巧都有經過特定培訓的悍匪們,手腳都顯得非常的麻利,很快便將用於跟蹤的車輛給處理好了。

就這樣跟蹤了一兩天之後,從監視的情況來看,各個警局都會有車輛頻繁的前往城西區域進行蹲點。

這些蹲點的區域十分的固定,就像是在對具體的目標進行定點監視一般。

當這樣的資訊被反饋上去之後,犯罪首腦對此的第一反應就是震驚,因為犯罪成員1號也確實在西城區!

不僅是犯罪成員1號,城西區域附近還有其他人員的隱藏住所!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你也不好說警方就是在針對犯罪成員1號,也有可能是對城西區域人員的一次拉網排查。

仔細的核對了一下這幾名成員的資訊,感覺也沒有什麼必然關聯,犯罪首領也只能認定是警方大概瞭解了犯罪成員1號的所在地。

又或者想得更加嚴重一點,警方其實已經得知了犯罪成員1號的詳細住址,此時包圍著他,就是想要靜候其他組織成員自投羅網。

一念及此,犯罪首領也為自己之前的謹慎行為感到慶幸,同樣也覺得正是因為他想要永絕後患,才會非常合時宜的停止了與犯罪成員1號的所有線下接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