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一開始沒有爭取韓氏,並非是韓氏不值得爭取,一來是韓氏遠比狐氏和鍾氏的體量更大,再則就是一旦吸收韓氏會出現一個比晉國更加強大的國家,剩下的就是給諸侯故佈疑陣。

打從事實上來說,將韓氏排除在外,新生的唐國依舊比原有的晉國更強。

講的是智氏吞併了齊國、衛國和仇由、中山之前的晉國,智瑤開始發力之後的晉國肯定變得更加強大。

韓氏不歸入唐國,所謂的故佈疑陣包括了取國號為唐,再來就是讓諸侯認為唐國與晉國必有一戰。

要不然智瑤知道國號為唐不具備法統性,幾乎是硬著弄了這麼一個國號。

至於說蹭熱度?智瑤心中更屬意的是“漢”這個國號,奈何疆域範圍不靠近漢水,離漢中則是就更遠了。

另外,當前壓根就沒有一個叫漢中的地方,有“漢中”這個地名要到戰國中後期了。

“這樣的話,諸侯伐唐是註定的事情了。”智瑤心想。

既然韓庚主動提出進入唐國,事態已經百分百可以確認,同時等於智瑤的一些佈局變成了笑話。

當然了,智瑤就是在算計魏氏之後,變得好像有些飄,開始有點往自以為是的趨勢發展了。

知道楚君章和秦君刺在談什麼嗎?他們在商議怎麼爭取列國的支援,要趁著唐國與晉國爆發戰爭,藉機再圍攻唐國。

所以了,沒有人是傻子,表現出來的不一定真實,背後要做什麼才是最重要。

“不瞞於你,諸侯必將攻唐。如此,韓氏仍願入唐?”智瑤問道。

韓庚像是沒有什麼意外,說道:“知也。”

有一些事情韓庚已經看明白,更加反覆進行思考。

魏駒的死不管有沒有蹊蹺,乃至於有很大的可能是遭到智氏的算計而死,智氏化家為國就是一個事實。

以為唐國滅了還能有晉國?不可能的事情!

韓庚篤定一旦唐國被滅,接下來絕對會輪到晉國。

這個不取決於韓氏待不待在晉國,又或是韓氏有沒有跟諸侯聯合攻打唐國,找到機會的楚國或其他有野心的諸侯,他們不會允許一個太過強大的國家存在於中原,有機會就必定會將晉國所有的一切抹去。

“君上取國號為唐,謬誤也!”韓庚換了稱呼,並且很是推心置腹。

智瑤沉默了一下下,說道:“本是代晉。”

這樣就說得通了吧?

韓庚依舊沒有任何意外,心裡則是在想:“趙氏滅亡之後,智氏代晉其實已經不可避免。魏氏是怎麼消失,且讓它深埋於歷史長河罷。”

兩人又聊了不少,包括沒有歸國之前,韓氏併入唐國的訊息不要走漏。

同時,智瑤後面將狐解和鍾全請了過來,四人商談了晉君鑿的待遇問題。

既然智瑤都已經公佈國號為唐,那麼晉君一系顯然不能再作為一國之主,誅盡這種事情當然不能做,連帶“新田”和“故絳”也不能留給晉君一系,他們商議的結果是將晉君鑿安置到“曲梁”那邊,並且淡化掉作為國君的事實。

往簡單了說就是,沒有真正去掉晉君鑿的君位,當作沒有這麼一位國君存在,再給予非常高的生活待遇。

隨後,智瑤趁機會提出了自己的制度,任命狐解擔任大將軍,鍾全擔任執政,韓庚擔任司徒。

三人對智瑤不再保留卿位有點意見,只不過很清楚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晉國出現卿位之後,強大是強大了起來,國君一系卻是走向了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