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當然還有另外的保險,也就是一再展現出智氏的強大。

關於智氏是怎麼個強大的模樣,早幾年智瑤就一再展示,為的就是讓諸侯保持理智。

一旦諸侯思考想打死唐國會出現多少損失,乃至於極可能反而被唐國打死,他們做出選項之前就要慎重再慎重了。

現在有一個問題,新生唐國的疆域範圍有多大呢?

原有的衛國全面被智氏吞併。

齊國的東萊還是陳國的地盤。

晉國則是缺了西邊半形以及腹心的一小片。

從現代的行政單位來算,唐國掌握著山西的十分之八,享有河北全境,佔據河南北部,控制山東約三分之二,侵入內蒙南部,用面積計算約是五十五萬平方公里左右。

只有五十五萬平方公里?看著是挺小,但現在是戰國初期啊!

從疆域面積來算,唐國略輸於楚國。

要是從開發度來計算的話,沒有任何疑問的地方就是唐國的精華地帶是當前各諸侯國中最多的一個。

拿產糧地來講,晉國原先的“溫”和“原”都變成了唐國持有,智氏之前還在“邯鄲”以東開墾了七八萬頃農田,後來增加到十三萬頃。

以為十三萬頃的農田很少?確實有點少,還是那個說法,目前是戰國初期,許多諸侯國的疆域面積未必有十三萬頃。

智瑤覺得自己接下來需要搞清楚的是唐國到底有多少農田,心裡則是知道想有個精確資料會很難、很難、很難!

其實,當下沒有人任何一個國家能在什麼事項上做到精確,有個不靠譜的資料都算不錯,更多壓根就是兩眼摸黑。

智氏……,以後應該說唐國了,一旦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能夠增加二十多萬頃的良田,必將會成為支撐智瑤一再發動國戰的底蘊。

當然不是隻依靠“邯鄲”以東或大河周邊的農業區,肯定要將其它區域的產糧區算上。

不能忽視原來的齊國有多少人口,他們不可能全部依靠向外購買糧食度日,維持將近兩百萬人口的口糧不是那麼幹的。

在之前,智氏就已經在統計齊國到底有多少農田,一時半會很難搞得清楚,唯一弄明白的就是舊有齊國的桑麻田多到恐怖的程度。

那是自然的事情,誰讓齊國曾經是個紡織大國,想要獲得足夠原料,怎麼可能少了桑麻田呢?

原先的智氏也是那種情況,桑麻田的數量極多,後來才在智瑤的干涉下逐漸改為產糧用田,多少則是影響到了智氏對桑麻的獲取,進而減低了智氏的紡織產業。

沒有什麼是十全十美的事情,差別在於人怎麼去選擇和佈置。

智瑤後面將桑麻田部署到河北去了,事實證明則是一個絕佳的做法,原因在於那片區域的降水量太過充足,大量的桑麻田能夠對改變地理環境起到作用。

人口方面?唐國的人口約在四百七十萬左右,以數量而言算是各諸侯國中的最多。

能夠有那麼多的人口,自然是智氏接連吞併了那麼多的國家以及家族,僅是滅掉魏氏就能增加五十萬左右。

戰國初期的四百七十萬人口,無疑是一個比較恐怖的數字,看就看智瑤能不能消除掉舊有各國在黎庶心中的地位了。

想著事情的智瑤幾乎沒有在聽鍾全跟罕達進行會談。

現在智瑤已經是一國之君,該有的排場要整起來,怎麼能夠親自與人商談國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