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輪到智氏被這種戰法噁心了。

並不是無法反制,只是很難一次就將神出鬼沒的敵軍消滅。

想來魏斯或者魏氏的誰也不會那麼傻,把分散的部隊集中起來,給智氏一次殲滅的機會。

在接下來的日子中,智氏的攻城部隊就是在城內不斷跟魏人進行血腥拼殺,智瑤一次次想要勾引曠野的魏軍過來,倒是成功伏擊消滅了萬餘,結果曠野的魏軍不再成規模出現,只有十多人或幾十人的小隊幹破壞的事情。

在這一段時間,智瑤還在幹另外一件事情,下令輔兵在“魏”城外挖掘壕溝的同時,製作出數量超多的欄柵。

智瑤想幹什麼?

既然硬打會付出慘重代價,智瑤想在城外打造封鎖線,乾脆將“魏”城裡面的魏人困死。

冬季挖壕溝真的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結果是挖到一半,智瑤改為讓輔兵制作陷阱,同時打造拒馬與鹿角。

講實話,也就是製作鐵絲太費錢,要不然智瑤都想用一道道鐵絲網加上其餘工事將“魏”城裹上一層又一層了。

“‘韓’城將破。”智瑤將新得到的情報遞給孫武,又說道:“你需率軍前往。”

孫武才不覺得智瑤是為了救援韓氏才分兵而去,問道:“韓氏已降?”

這個倒沒有。

情況不妙之後,韓庚讓城外的己方軍隊策應,帶上城內的兩千餘騎兵突圍了。

老實說,韓氏訓練騎兵雖然幹得偷偷摸摸,還是早被智氏獲知到了訊息。

韓庚之所以選擇突圍,除了堅信智氏必定勝利之外,其實沒有其它的解釋。

那樣一來,韓庚除非腦子有坑,要不然怎麼可能跟魏氏簽訂城下之盟,跟魏氏一起對付智氏?

突圍出城後,韓庚沒有在往“魏”地趕,他的選擇是派人前來智瑤這邊,彙報創造全殲“韓”地魏軍的機會。

所以說話術用得好,吃了敗仗也能叫轉進,明明扛不住城池將要淪陷……,或許也註定淪陷,變成是要給智瑤創造圍殲“韓”地魏軍的戰機。

如果不是智瑤全程關注“韓”地戰況,說不定會被唬住。

哪怕韓庚使用了話術,還是讓智瑤重新認識韓庚,多了之前沒有的欣賞。

當然了,獲得智瑤的欣賞不一定是什麼好事,也許會讓韓庚的下場變得悲慘?

帶有不確定性的前提之下,智瑤肯定不會親自率軍前往“韓”地,委派程朔擔任支援主將,孫武依舊作為副手,還抽調了狐氏的兵力,合兵約七萬前往支援。

說一句非常不好聽的話,哪怕僅是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是韓氏與魏氏在誘騙,殲滅“韓”地魏軍的份量依舊不足以讓智瑤甘冒奇險。

留在“魏”城之外的智瑤,接下來很像是進入處理民政的時刻,軍事上除非出現不可控的事情,要不然絕大多數事情都交給其餘人去辦。

得說這種做法很正確,也證明智氏確確實實具備了化家為國的內部條件。

一個國家總不能只有智瑤能打,要不然等智氏化家為國,還要每一次都是智瑤親征嗎?

說到化家為國,智瑤已經在加速攻略周天子,一再砸重金給周天子的同時,沒有忘記收買能說得上話的公卿,近期周天子對給予智氏一個侯爵待遇已經鬆口。

花錢什麼的?智瑤真不是那麼在乎,尤其是周王室吃下去多少,未來必須連本帶利還給智氏。

另外,智瑤沒有忘記關注列國,其中陳國那邊的動靜有點大。

並不是陳國趁機入侵智氏,他們入侵的是杞國和莒國,大肆掠奪資源與人口,一一經由船隊送向朝鮮半島。

根據可靠訊息,陳君乞已經不在東來,連帶儲君恆也消失在大眾視野內很久了。

“勾踐果然不甘寂寞,以為我根本無暇顧得上吳國,殺掉吳君喜,並且大肆攻佔吳國城邑。”智瑤猜測越國應該是跟楚國結盟了?

如果楚國跟越國結盟,想來不會缺了魯國?

宋國那邊送來的一些訊息也顯示魯國跟越國走得比較近,尤其是勾踐答應贈送三座城邑給魯國之後,相互之間的互動也太多了一些。

智瑤轉頭看向了被圍困狀態的“魏”城,眉頭皺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