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看到韓庚一臉的麻木,狐解和鍾全也是表情發木,命豫讓呈上一些證據,又述說了一些智氏追兇之下的發現。

那些證據是真的,一些事情也是被智瑤說得有理有據,很難不令人信服。

可是,韓庚、狐解和鍾全只有害怕,他們估計在想:“智氏用刺殺這件事情顛覆了兩個國家,趙氏和魏氏在晉國除名,接下來會不會用同樣的理由收拾我?”

智瑤先舉起觥邀飲。

三人可不敢拒絕,同飲了一觥。

“九世之仇猶可報乎?十世之仇,猶可報也!”智瑤唸了一段,頓了頓才給三人一個笑臉,說道:“瑤之問,孔仲尼之答,諸位以為如何。”

復仇論可不是到了西漢才有,只不過也是一種隔空對話就是了。

那一句“九世之仇猶可報乎?”,提出的人叫公羊高,屬於戰國時期的人物;另外那句“十世之仇,猶可報也!”是《春秋公羊傳》作者公羊高摘自孔子與人談論齊桓公偉業的答話。

在這個歷史版本,智瑤在孔子客居“黃父”時有進行過學術探討,智瑤將公羊高的話給先搶了。

別看現在諸夏列國挺風光,對上異族是壓倒性的優勢,事實是異族的威脅從未解除,只是異族暫時落在下風而已。

很長久的一段歷史中,諸夏一再面臨異族的威脅,產生了諸多的國仇家恨,沒有管夷吾輔佐齊桓公的話,中原一度真的差點淪陷啊!

所以,那一句“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是實話。

當時智瑤跟孔子談的就是對異族的國仇家恨,才有了那句對話。

現在,智瑤拿出來講給韓庚、狐解和鍾全聽,純粹是為了證明智氏打魏氏是一種復仇,是一件不能也不應該被指責的事情。

復仇嘛?以現在人們的思維,還真是一件不能被指責的事情,尤其是牽扯到了長輩。

各國的律法中,為父復仇甚至不會遭到追究。這一個共識一直延續到東漢。

韓庚問道:“另有何人?”

智氏還想用這個理由對付誰?

智瑤給了一個溫和的笑容,答道:“猶未可知也。”

一下子,場面安靜了,並且有一種近乎令空氣變得黏稠的壓抑感。

之前的對話,算是智瑤給三人的一個警告,大家能愉快相處,接下來什麼事情都不會有,一旦讓智瑤發現他們想對付智氏,則是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接下來,智瑤開始分配哪個家族負責攻打魏氏的哪一些地方。

魏氏在南方的封地,約有七成已經落在智氏控制之下,會這麼迅速跟智氏的準備有關,不能無視掉凡氏的配合。

這個凡氏就是士皋夷在範氏被滅之後的一個家族,他們其實就是範氏的一個延續。

士皋夷是智躒的親信,也是好友。

正因為這一層關係,士皋夷後來才能在智氏的幫助下改為凡氏繼續生存下去,老實講過得還算不錯。

長久以來智氏一直跟凡氏進行聯絡,士皋夷不管是為了報答智氏的看顧之恩,還是對魏氏展開復仇,乃至於不想迎來第二次劫難,選擇聽從智瑤的吩咐是一種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