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氏給予魏氏的答覆當然是沒有見過魏駒。

昨天晚上著實是太亂,大雨之下連火把都打不出來,走夜路完全依靠時不時的閃電提供照明,要不然也不會直至敵人靠近營地才發現了。

那種情況下走錯路是很正常的事情,說不定魏駒走錯了方向,沒有來到智氏這邊呢?

隨後的打掃戰場,有人在楚軍營寨前方發現大量被射死的魏氏士兵,一杆被汙泥弄得幾乎認不出來的魏氏將旗也被找到。

“昨夜多方敵軍來襲,我主為求援軍前來智伯處,怎會……”間伯真的搞不懂一點,魏氏的營寨距離智氏的營寨很近,怎麼都不可能讓魏駒迷失方向的呀。

然而,魏駒帶出來的那一批精銳大多倒在楚軍營寨前方,甚至楚軍營寨內也有魏氏士兵的屍體,屬於魏氏的將旗也在楚軍營寨內被找到,證據已經拿了出來,再不可思議好像也成了一件事實?

智瑤面不改色地說道:“昨夜甚亂,我若為楚軍,大股意圖未明部隊前來,亦會下令射箭。”

搞得誰不會那樣做似得。

以昨晚的情況,哪怕是表明了身份,還是不會有人願意超過一定數量的軍隊靠近,怕的就是有人偽裝,進入營寨之後再暴起。

問一下昨夜留守的高層就知道了,他們之中不少吃了信任他人的虧,搞到後面也是拒絕任何軍隊靠近,警告射箭還是不退,接下來就是箭雨招待。

天亮之後,智瑤接管了沒有離去各諸侯的兵力。

沒有人反對,或者說有人想反對又不敢,原因是他們帶來的軍隊本來就不敵晉軍,一夜過去更是損失慘重。

戰事並沒有完全停止下來,極少數區域性仍舊在亂之外,鄭軍則是還在攻打魏氏的營寨。

鄭軍在昨夜就已經殺入魏氏的營區,雙方在營區內打了一夜的亂戰,隨著罕達率領援軍過來,魏氏的主營區都淪陷了五分之一。

在確認魏駒失蹤之後,魏氏內部一下子亂了起來,結果又是一片又一片的營區失守,有點連繼續堅持下去都辦不到的趨勢。

到底是鄭軍想要一舉打崩魏氏,還是鄭軍想退不得,暫時很難搞清楚。

魏氏能說得上話的人,他們現在就想知道魏駒的下落,心思不在交戰上面,指令釋出得不及時,某個需要援軍的區域遲遲得不到援軍肯定會失守,一些兵力過剩的地方則是造成戰力浪費。

所以,指揮官的存在真不是戰前大手一揮,之後就什麼都不管了,更是需要在後面不斷根據需要調動兵力。

對名將的要求從來都不是什麼足智多謀,那是軍師、贊畫、參謀的活。

什麼叫作名將呢?基本上就是能夠做到形成區域性以多打少,以少量兵力扛住跟多的敵軍,微操做到極致就是如韓信那般兵仙的大佬了。

智瑤在接手各軍的指揮權之後,第一時間做的不是增援看似岌岌可危的魏氏,下令尋找傷員以及清理屍體。

趕緊將如地獄一般的場景抹掉確實是一件比援救魏氏更迫切的事情,否則不知道要有多少士兵被嚇得暫時失去戰鬥力。

再則說了,沒有誰樂意待在滿是死人的環境之中?

裡面當然有智瑤自己的考慮,昨夜可是有不少智氏計程車兵進行偽裝,怎麼可能沒人戰死呢?及早將屍體和傷員處理好,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暴露。

所以,不管是哪裡的傷員,他們都被智氏進行接收。

因為智氏有特別的救治傷員技巧,各方對將傷員送到智氏的救治營區,倒也沒有覺得什麼不對。他們甚至派出了自己的醫匠,想著能不能偷學一手。

智瑤接管了全軍,同時也獲得了各方俘虜的看管權力,進一步減少暴露的可能性。

總的來說,一切正在朝智氏有利的趨勢發展。

有沒有人察覺到不對勁這種事情?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為前提,智商正常就會選擇引而不發,再在暗中收集證據,才不會貿貿然捅破。

“若攻‘新鄭’,種有一計。”文種突然間說道。

他們正在開小會,主要商議怎麼對待仍在攻打的鄭軍,進而談到要怎麼處置鄭國。

認為楚軍、越軍都是盟友的鄭國,他們暫時沒有派人聯絡楚軍或是越軍,搞得楚國和越國暫時並不知道自己成了鄭國的盟友。

剛才韓庚提到了一點,正在攻打魏氏營寨的鄭軍至少四萬,昨晚肯定也損失了大量的兵力,詢問要不要趁機拿下“新鄭”這座堅城。

智瑤很有興趣地問道:“越卿何計,速速道來。”

文種也不賣弄,說道:“既是鄭軍在外,我可喬裝鄭軍騙城。”

好像……,有點可行性啊?

目前的鄭軍也是亂得可以,好些地方一看就是各自為戰的狀態,不少打不下去的鄭軍確實退向“新鄭”,並且還得到允許進城。

該怎麼說呢?不愧是去了東南那塊地方當官的人,腦子就是比別人靈活,戲劇裡面的橋段竟然都建議出來了。

歷史上有喬裝騙城,並且成功的例子嗎?

智瑤還真的不知道有沒有,只是記得這種手段在戲曲、和影視裡面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