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又要抄作業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要不怎麼說趙毋恤陰險?
趙氏代國這麼幹,智瑤是不是要調查雙方接觸的情況,到底是進行了什麼交流,有沒有達成什麼意向之類。
各個家族在知道有人在調查後,哪怕本來沒有什麼事,他們會不會心裡惶恐不安?
恐慌的情緒一旦蔓延開來,沒有事也要搞出一大堆事情來,何況原國內部是真的有事。
一個國家歷來最忌諱也最無奈的就是國外有明確的敵人,內部則是一團亂麻之下的君臣猜忌了。
智瑤一直在削弱國中貴族,為此不惜給予***厚祿,換取各個家族在封地和治下人口上的讓步。
有鑑於智氏的實力太強,韓氏、鍾氏、狐氏等等家族一直在步步退讓,可以想象各個家族心裡到底有多麼不甘心,想反抗又怕被一波帶走,只有一再忍氣吞聲。
這一次巡視,智瑤讓智開在「中京」監國,中樞的一套管理班子卻是絕大多數人被帶著到處溜達,九卿之中只是留下了司徒中行錡和田部史夫僚在都城。
智瑤對臺狐說道:「不可動靜過大。」
意思就是該調查就調查,但是不要沒事找事。
臺狐露出了為難表情,嘴上卻是應道:「諾!」
以當前的時代背景,哪怕是一國之君都無法輕易在各個家族安插人手,即便能將人手安***去,真不是一兩代人就能接近一家之主身旁。
那些特別需要被監視的家族並不是新晉崛起的新貴,家族歷史起碼是兩百年起的悠久程度,族人眾多的同時,一代又一代家臣依附下來,新面孔想冒頭實在是太難了!
智瑤建立緹騎的時候並沒有藏著掖著,實際上想藏也不是那種藏法,應該是明面上有一個刺探內外情報的部門,再給暗地裡偷偷再搞一個規模小一些的組織。
簡而言之,智瑤是有一些暗探混進各個家族,哪怕一二十年的時間過去,好些暗探進入那些家族時是什麼身份,當前還是那個身份。
總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之類,關鍵春秋戰國不搞有能者上,玩得就是誰祖上幹什麼,子孫後代把持著那一份飯碗,
即便智瑤在大層面上做了很多改變,不知道多少人學孔丘整日「禮崩樂壞」的唸叨,心裡憎恨智瑤竟然讓那麼多的泥腿子有翻身之日,乃至於都爬到血統高貴的某些人頭上去了。
所以了,想要改變規則,手裡必須要有鎮壓當代的實力,不是最高層有決心去進行改變,任何人出手都玩不轉,遭遇到容易動搖的首腦,隨時隨地要被丟出去做替罪羊。
智瑤需要慶幸的是智氏沒有化家為國之前就已經在做諸多改變,第一波的壓力有智躒在扛,隨後又有智申全力支援,輪到智瑤當家作主已經有了忠實的班底和充足的威望。
因此,智瑤並不是一步到位在搞改革,說起來也是歷經了三代人的努力。
誰在改革中被卷得連浪花都看不到?不就是範氏、魏氏和晉國眾多的中小家族,失去國祚的齊國、衛國、魯國、燕國、秦國等等犧
牲品嗎?
在兼併列國的過程中,智瑤手裡掌握的資源一再加倍,抹掉了亡國的舊貴族,增添了一批又一批新貴成為擁護,歷經將近四十年才有如今的局面。
智瑤手裡掌控的實力一直佔國家的七成以上,越後面佔比越大才壓得晉國的舊貴族不敢動彈。
當然,跟智瑤進行改革的步驟不太激烈也有關係,玩得就是一手溫水煮青蛙。
韓氏等家族明知道事情的進展很不好,沒有突然間會滅族的危機,考慮到武力反抗沒有勝算,一次又一次忍耐下來,直至到了不忍耐就一定會沒了的地步。
好多推動改革的人,他們就是進行得過於激烈,遭遇到的反撲肯定也會是洶湧的局面。
不怪那些改革者,他們面臨的局面要麼是國家已經病入膏肓的程度,不然就是很清楚君王面對壓力隨時可能改主意,著實沒有那個時間去讓他們慢慢來。
「召集隨駕眾臣。」智瑤下令。
臺狐放棄思考,再次恭敬應:「諾!」
這裡的房間很小,容不下太多人。
智瑤再一次來到鄭國君臣原本開會的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