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羨」就是預備役。

等於說,智瑤在原國開始執行義務兵制,裝備和後勤由國家來供應,不同的地方在於服役沒有工資拿,只是立功能夠得到賞賜。

純粹以制度來看,智瑤的一番操作之下,原國有點像是兩漢跟隋唐的結合模式,要說有什麼區別,則是智瑤對國家的控制力要超過兩漢與隋唐。

權力可以抵達基層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特色,往後的朝代基本辦不到了。這也是為什麼後面那些朝代的人口明明很多,需要動員軍隊應付戰爭的時候,從人力到物力比不上春秋戰國的原因所在。

也許有人會說春秋戰國的諸侯國統治疆域小,才能夠達到權力下鄉的高度。始皇帝需要從帝陵爬出來,好好跟這些人說道說道。

大一統時期的秦帝國一樣做到了權力下鄉,西漢無法執行的原因是漢文帝的鍋,要不然劉邦、呂雉、劉盈的掌權時代還能夠做到的。

有了西漢的例子,免不得其餘朝代的中樞出現太多內鬼,一旦中樞的權力可以直接下鄉,好些人可就無法作威作福再大肆貪贓枉法了。

面對完全發力的楚國,講實話就是智瑤一點都不慌。

原國暫時還無法進行全境的人口普查,乃至於一些荒郊野外還有不在戶冊上的「野人」存在,只不過一旦居住在村、裡、鄉、縣的聚居點內,基本上都已經進入戶冊範圍。

智瑤執行的登記政策不再追尋往例,也就是將十三歲以下的男女記錄也登記到戶冊之內。

這個做法其實是仰仗了下鄉的小吏充足,再來就是郡縣制帶來的管控力度。

以前不將十三歲以下登記的原因太現實,他們還沒有成人,並且八歲以下的孩子夭折率其實比想象中更嚴重一些。再則登記戶冊這種事情,每幹一次需要動用的流程複雜到簡直超乎想象,國家體制受限的前提下不可能每年更新一次。

原國登記容易的原因太現實,新生嬰兒的誕生關乎到國家扶助,成長到一定的年輕還有土地分,沒有人去家中登記,家中的父母長輩就該自己去官府進行登記了。

一個家庭看上去不多,芸芸眾生加起來的數量可就太多了,純以互相扶持……或利用的關係看來,每一顆釘子都有它的作用,記錄在戶冊上就代表能給國家帶來什麼,看似智瑤制定的扶助政策會虧,一名嬰兒成長起來具有勞動能力,一生交的稅又該是有多少呢。

而那還只是交稅,他們還能變成兵源,乃至於在某方面享有成就。

人多的好處是什麼?就是基數足夠大,很小機率變成更大的機率。

如果原國後代子孫觀測智瑤的教育事業,別去搞讀書鑽書裡研究先人講那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往數、理、化、工的方向進展下去,誰說工業時代不能在諸夏率先來臨?

這個也是智瑤已經在做的事情。

前不做,無非就是智瑤被太多事情耽擱,一個個諸侯國被滅掉,完成「一天下」基本成為定局,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讓智瑤做其它的事情了而已。

「舉國動員?我可以動員出兩百萬大軍,可是壓根沒有那個必要啊。」智瑤可想著要將日子過下去。

舉國動員這種行動,每玩一次都會損耗龐大的國力,對未來造成的影響絕非是一點半點,但凡不到必要的時刻,有理智的決策層都不會付之行動。

「還是不能小覷楚國!」智瑤合上了冊子。

楚國能夠集結出五十萬大軍,尤其看情報在武備上能夠進行供應,僅從這一點來看就顯得極其不簡單。

很多年之後,秦國也動員了五十萬的部隊,他們就辦不到讓所有參戰人員擁有正兒八經的武器,好多秦人拿著農具就上戰場了。

智瑤聽到了腳步聲,抬頭看向了門的方向。

來人是臺狐,到門外發現智瑤在注視,先行了一禮才步入殿內。

「大王,趙逆送來書信。」臺狐說著將手裡的羊皮卷軸進行展示。

趙君?趙母恤。

周王室還在的時候沒有給趙母恤封爵,趙氏竊取了代國,說白了就是沒有得到任何的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