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甕中之鱉(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一次,越國首次加入“十萬俱樂部”,遭遇的狀況卻是糟糕透頂!
現在,司馬穰苴一點都不著急發動決戰,一來是狐尤所部還沒有抵達,更重要的因素是越軍才是受困的一方。
“十萬大軍,人吃馬嚼之下,每天耗費的糧秣數量之巨……”司馬穰苴又笑了。
原本越國在“琅琊”囤積了不少糧草,它們現在全部成了原軍的戰利品。
光是繳獲的物資就夠十萬人使用半年,可以想象數量到底有多少。
只是有一點,越國的兵器大量屬於“美金”製品,只有著少量是使用“惡金”。
美金是青銅,惡金是鐵。
越國竟然也使用鐵製武器了?這簡直問得很奇怪。
他們的鐵製武器中有來自原國的產品,更多則是本國製造。
事實上,楚國、吳國、越國很早就在使用鐵,只是礙於冶煉與鍛打,自然還有沒研究出正確配方的關係,鐵的硬度達標,只是顯得非常脆,不適合打造成為武器和甲胃,大多使用在農具上面。
當然,他們的農具並不是全鐵結構,只是簡單的在木質農具上包層鐵皮。
在相關的金屬配方上面,其實楚國和吳國、越國很長時間裡領先中原,只是不清楚楚國、吳國和越國為什麼能打造出非常鋒利的劍卻沒有形成量產。
…
繳獲的那一批戰利品之中,屬於原國出產的兵器,它們是吳國或者越國長年累月小批次購買再儲存起來儲備。這一點能從武器上面的編號看得出生產年月,以及是由哪個督造人員檢驗。
原國當然會對外販售武器,前期的數量還比較龐大,後來慢慢縮減了對外出售。這個是前期智氏需要積累財富,後來張開獠牙則是不想某天本國生產的武器揮向原軍士兵。
司馬穰苴有意跟越軍繼續拖,拖的時間越久對原軍就越有利。
現在,越王勾踐麾下的十萬大軍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一種拖累,並且會隨著時間不斷流逝,他們的糧秣消耗越多,顯得更加明顯。
說白了就是越軍的補給線已經被切斷,人越多的消耗就越大,支撐的時間肯定越短,一旦出現缺糧情況都不用原軍再去強攻,他們不是爆發內亂也要選擇投降。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比如越軍拼死進行突圍?
在剛才,司馬穰苴與眾將校商議完,派出使者前往越軍處,去幹勸降的事情。
“越王絕無投降可能。”范蠡古來知道這事,講了一句很篤定的話。
司馬穰苴看似隨意地問道:“為何?”
范蠡多少有些感概地說道:“越王早有臥薪嚐膽之舉,天下何人不知也?”
那麼就是說,哪怕越王勾踐是真心誠意想投降,超大機率不會被相信,一旦被俘必定會嚴加看管,乃至於很快就被暗中殺死,不可能再給一次上演東山再起的機會。
想當初,夫差或許在某些事情上折辱了勾踐,總的來說還是給予勾踐符合身份的禮遇。
當時的勾踐另有所圖,願意給夫差嘗屎問病,睡在柴房等等,無一不是在磨礪自己。
明明很兇蠻的夫差沒有殺死或囚禁勾踐,一點都不附合吳國人的做派。
後面,夫差更是將勾踐放了回去,結果吳軍北上之後被勾踐偷了老巢。
不管是臥薪嚐膽,還是三千越甲吞吳,相關的典故其實只教會後世人們一個道理:欲做大事者,決不可心慈手軟!
范蠡很慎重地對司馬穰苴說道:“將軍,越軍怕有拼死一戰之志。”
在過去的幾天,越軍只是龜縮不出。
原軍這邊在猜測越軍是膽怯了,還是蓄積力量準備突圍。
司馬穰苴更傾向於認為越軍在準備突圍,並且知道越國水軍被困某個海灣後,認定越軍一旦展開突圍會選擇西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