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卻是菜雞贏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鹿郢倒是想率軍撤退,只是腦子沒有發昏到立刻下令退走。
以交戰程序,雙方才剛剛互相抵近,前隊即將進入互相撞擊姿態,一旦這個時候下令撤退,發生的狀況絕對是自己的船隊亂作一團,再被盡數殲滅。
越軍的“中翼”和“小翼”在號子聲中加快了划槳的頻率,速度猛地增高了一大節。
位處前隊的越國水軍船隻,他們上層甲板計程車兵幾乎被原軍弓弩手清空,活著的越軍士兵不是舉盾擋箭,便是躲在船隻的木質女牆後方,只能零星地射出幾箭還擊。
到了這個時候,越軍能夠期盼的就是撞擊取得效果,儘可能地撞沉更多的原國戰船,早就不奢望能在互射中取得什麼成效了。
鹿郢做了另一層的部署,安排一些“小翼”和“中翼”在撞擊戰術取得成效後,能夠再撞擊原國大船的話,不止要撞擊上去,還要立刻點燃灑了火油的草垛。
撞擊再加上火攻而已,非常傳統的一種水戰方式,真不是到了東漢末年才被周瑜在赤壁給發明出來,早就在春秋時期的吳國水軍和楚國水軍較量中被一再使用。
諸夏的第一場大型水戰爆發在“鳩茲”的長江水域,當時吳國水軍就是利用火攻攻擊楚國水軍。這一場水戰也成了第一次大規模在河面使用火攻的戰例。
只是,一般情況下點燃的話,基本上也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戰船,平時撞擊戰術並不會這麼做,只有在認為值得同歸於盡的情況下才會使用。
海面之上,互相開始撞擊戰術之後,雙方水軍的前部分已經混作一團,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撞擊。
越國水軍的戰船體形比較小,礙於設計理念的關係,體型小不代表就比原國戰船更靈活,並且越國戰船的上下層是直接裸空的關係,不止上層負責作戰的越軍士兵在挨射,位處下層負責划槳的越軍水員一樣要挨射。
但凡有原國戰船有射擊角度,弓弩手的優先攻擊目標就是位於下層的越國划槳水員。
很簡單的道理,越國戰船沒有船帆,只要將划槳的人全射殺就能迫使其隨波逐流,哪怕只是殺死殺傷其一部分也會讓越國戰船機動狂降。 無錯更新@
設計出這種戰船款式的人不知道沒有防護的危害性嗎?他們肯定是知道的。問題在於單純依靠划槳的話,噸位越大行動起來的難度就越大,並非不想加上更多的防護,完全是增加重量會讓戰船失去靈活性。
越國的戰船跟吳國的戰船無二,楚國的戰船其實跟吳國的區別也不大,長久進行水戰下來,哪一方都早已習以為常了。
現在,越國水軍與原國水軍進行較量,因為越國戰船裸空的關係,上下層計程車兵只要被盯上就是死傷慘重,相反原國戰船有船體保護划槳水員,一下子就讓越國存活的一方對設計戰船的人心生怨念了。
鹿郢心裡有太多的疑問,不明白無論是晉國還是原國都沒有進行過大型水戰,乃至於打水戰的次數都屈指可數,著實搞不懂原國怎麼能設計出那麼優良的戰船。
所謂的原國戰船優良,不止是防護效能更好,還包括機動效能上,以及一樣是被海浪拍打顯得更穩。
要是鹿郢能夠看到原國戰船的模型,會發現船底是尖型,一定會馬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吳國、楚國、越國等等,包括陳國,他們都是平底船,只能說敢拿這種船用在海上,真的是屬於非常有冒險精神了。
那麼,他們都已經一再出海,怎麼就沒有想到改變船隻的結構呢?
很多時候看似簡單,其實是因為早就知道答案的錯覺。
諸夏這邊一直到兩宋才開始製作尖底船(福船),相關理念還是經過跟大食人的交流才窺探到。
歐羅巴那邊?他們在西羅馬崩潰之前都沒有正兒八經的國家,還需要一直到文藝復興之後有科技大爆炸。他們此。(本章未完!
第523章:卻是菜雞贏了
前也沒有發現尖底船用於海航的優越性,並且同樣是從大食人這裡窺探到的知識。
不是在開玩笑,大食那邊地方的一些技術確實在某些時段保持全球領先。最早當“海上馬車伕”的就是他們,一度在東西方貿易上當搬運工,賺得那個叫盆滿缽溢。
科技這種玩意,大多數時候是材料以及技術都已經達標,獨獨缺的就是那個靈感。
好些產品還是陰差陽錯之下產生,比如善於舉白旗的那個國家要研發刺激士兵好戰熱情的藥物,搞出了不可描述的那種藥物。
吳國、楚國、齊國、越國……等等一些早就出海的國家,他們的設計人員就是缺那個靈光一閃,以至於都已經在利用海洋進行漁獵,乃至於都打了幾場海戰,使用的還是平底的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