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關於越國(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們只知道原國又吞併了一個國家,身為原國的一份子感到歡喜與驕傲罷了。
那一刻,智開滿臉紅光。
不管怎麼說,燕國是在智開率軍征討……,不對,是智開率軍前往解救,才讓燕國上下感受到原國的仁德而選擇歸附。
有了燕國這麼一個例子,誰還敢說原國只會侵略,名聲可就不一樣了。
同時,智開有了戰功,證明自己不但是一名好儲君,未來也能夠承擔起更大的重任。
凱旋儀式結束時,時間已經差不多來到傍晚。
既然是凱旋儀式,怎麼可能不設宴呢?
級別高的人進入宮城接受款待,其餘人則是在營中有酒有肉的吃喝。
飲宴結束,外人自然是出宮城,愛幹嘛就幹嘛去,智瑤和智開這對父子還有話要講。
「越國攻伐莒國,莒君遣使求援,太子以為應當如何回覆?」智瑤問道。
智開想都沒想,答道:「邀宋王、楚王會盟,一同征討越國。」
智瑤又問道:「若是宋王、楚王無意會盟,又將如何?」
現階段,宋國很想跟原國修復關係,乃至於像以往侍奉晉國那般侍奉原國。
當然,宋國也知道事已境遷,他們只是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要首先保證不會被楚國或越國侵略,再想辦法不被原國兼併。
有一個問題,楚國、越國和宋國都知道智瑤意在使天下歸一,他們怎麼就不能放下爭端,精誠合作對抗原國呢?
本質上除了各國原本就有矛盾之外,跟有各自的訴求有關。
他們也會想:「原國是兼併了一個又一個國家才變得那麼強大,我為什麼不能效彷。」
有這種想法很正常,楚國和越國會認為自己有實力吞併宋國,要不先把宋國吃掉來增漲實力,再跟原國掰腕子,或是有更多的資本來自保。
越國一再侵略莒國就是想增加自己的實力,他們兼併莒國之後,一定會繼續對另外一些小國動心思,說不定已經在暗地裡聯絡楚國要怎麼瓜分宋國了。
智開問道:「越國可遣使而來?」
智瑤點了點頭。
越國那邊是文種親自出使,見到智瑤就講莒國君臣是多麼侮辱越國,把莒國君臣形容成了十惡不赦的人物,越國和莒國的戰爭不是為了利益,純粹只是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莒國欺負越國?兩國本不接壤,越國吞併吳國之後才成了鄰居。
在越國吞併吳國期間確實是跟莒國打了幾次。
當時莒國眼見吳國完蛋以為又便宜可佔,越國認定吳國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個人口都屬於自己,怎麼可能讓莒國佔便宜呢。
兩國交戰幾次之後,莒國對越國認慫,勾踐自然不想放棄擴張的機會,一度因為原國攻打鄭國而停下對莒國的侵略,原國、楚國、越國和宋國的相王會盟結束,越國又開始入侵莒國了。
文種說那些話有些依據,只是純粹將智瑤……,或者說將原國君臣當傻瓜湖弄了。
越國和莒國有錯是兩國之間的事情,他國怎麼可能允許越國繼續擴張下去呢?
別說原國不答應,楚國和宋國也不會答應。
一切只因為不管當前是什麼關係,根本關係還是潛在對手,不可能眼睜睜看著誰壯大起來威脅到自己的。
楚國和宋國之間,感到最緊張的會是宋國。
越國與宋國、楚國都接壤,三國之中卻是宋國看上去最弱,最沒有安全感的也是宋國。
另外,原國的強大是橫在列國頭上的一把利刃,他們已經看到上一次諸侯聯盟無法對抗原國,肯定是想要再次進行聯合,心裡更想的是趕緊大魚吃小魚來壯大自己,好擁有更多的底氣來跟原國相抗衡。
智開問了一個關鍵問題,道:「越國出兵多寡攻打莒國,目前戰況如何?」
智瑤說道:「勾踐出兵五萬,想必已攻下莒國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