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到了資訊化時代,還是不缺為了信仰而不顧一切的狂熱分子,智瑤怎麼就敢忽視呢?

商與周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人主跟神職人員互相爭奪權力的歷史,很長一段時間裡神職人員佔據著絕大優勢。

在有商一朝,巫的權利簡直就是滔天,誇張到能夠廢掉人王,隨隨便便致使某地生亂。

到了有周一朝也不是一時半會立刻削弱巫的政治權利,從早期到晚期階段一直努力建立新的神系,架設“天帝”體系就是成果的一部分。

然而,巫在姬周還是有著不俗的權利,包括各種祭祀以及大小事件上的占卜。

比如說,國家能不能開啟國戰就需要進行占卜,一旦占卜的結果是不能開戰,再憋屈也只能忍著。

最先使用武力手段來削弱巫權利的不是別的國家,恰恰就是晉國!

畢竟,晉國是一個軍果主義國家,該動手絕對不想拖延,巫解釋的卦象為不可開啟戰端,信不信被利刃送去見自己的神?

晉國為了擺脫巫的操控還做了其它努力,其中的一項就是兩軍開戰之前,晉軍計程車兵會向自己的祖先進行禱告。

也許,只是也許,後世人們崇拜祖先有一份晉國的功勞?原因是巫信仰萬物有靈,能夠杜撰出無數神靈,祖先則是真實存在過的。

“必須要有本土的信仰體系,架構越嚴謹越好。不一定要****,不致使信仰超過王權則是必須做的事情。”

其實,智瑤概念中的****不是異域那邊的一回事,純粹就是王權必須壓制信仰,擁有一言而決的決定權,同時不會忽視了指導權。

說白了就是無法阻止其存在,卻不可能任其野蠻生長。

信仰在諸夏變得戲劇化、娛樂化不是一天兩天形成,更不是由誰去下達一個命令就立刻完成,歷經演變的時間週期超乎想象的長。

“決不能是一神教,不止是水土服不服的關係,一神教是所有信仰體系最容易做大的一種,太容易被用來干涉或顛覆王權了。”

“眾神之中可以有真實存在的人物,只是決不能是至高神。不是一神教,有多名虛構的至高神?要不然乾脆將‘三清’整出來?”

如果有三清,走的就是後世道家的體系,麻煩之處在於李耳對當代人來說是真實人物,並且距離李耳逝世的年代太近了。

原版歷史上,誰都不清楚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後,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從此以後再也聽不到什麼訊息了。

在這個歷史版本,智瑤有派出一支隊伍護衛老子西進,他們先去了渭水南岸一些相對原始的部落,教導當地的人怎麼耕作和織布,隨後一路繼續向西進入遊牧部落多的地方,沒有多久老子就逝世了。

後面的那一個歷史版本缺少了想象空間,卻是證明了老子的境界之高,想用老邁之軀幹一些普度眾生的事業。

不是說“佛本是道”嗎?用“普度”這個詞不會是錯。

智瑤將“三清”的設想跟孫武一說,能看出對方懵逼了。

現在的信仰體系中,有真實系,也有幻想系。

中原這邊傾向於真實系,也就是三皇五帝的這一系。

楚國以及多數南方國家或部落聯盟,他們弄的是幻想體系。比如楚國信奉的東皇太一就是鳥的形態。

至於龍?當前沒有諸侯國信奉龍,哪怕是到了秦帝國以及東西兩漢,龍也僅是一種震懾妖邪以及守護獸的定位,算不得到了民族圖騰的層次,一直到“我大清”的階段,龍才被繡上旗幟,民國才上升到民族圖騰的層次。

所以了,在“我大清”之前,壓根就沒有什麼“保重龍體”的說法,後世不管什麼朝代的皇帝都用“皇上”和“保重龍體”,某部連續劇居功至偉。

孫武會懵逼的理由太簡單,虛構出“三清”的話,三皇五帝應該怎麼辦?

要是將虛構的“三清”地位擺得比三皇五帝還高,以時代而言簡直等同於背叛祖先啊!

智瑤想了想,說道:“如此,三皇為三清,五帝為五帝。”

什麼意思?

就是三皇作為至高神,再將五帝設為五御。這樣能保證三皇五帝的地位,還能夠拿後世的道教體系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