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此後再無周天子(第2/3頁)
章節報錯
還不是智瑤剛打完中原的大戰,很快又要對秦國或是燕國動手,真的需要先穩住宋國,甚至連越國那邊都要想辦法穩住。
反正都是要送三座城邑給宋國,換取糧食用在征討秦國或是燕國,城邑換糧食挺合適的同時,還可以減少宋國的糧食儲備。
智瑤能說什麼呢?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這個方案宋國應該會接受?只是他們會害怕原國會用獲得的糧食充作軍糧征討自己。
向魋得知原國要糧食時,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能夠與原國會盟,會盟的地點在哪由原國來定。
這是什麼意思?春秋戰國時期,會盟就是重新修好的意思,誰有決定會盟地點的權利就是盟主,擔任盟主不出意外就是參與會盟各諸侯的老大哥。
負責接見向魋的司馬穰苴以茲事體大的理由拖延,一路帶著向魋來到了原國的直隸區域。
“沒想到衛國只是亡了八年,衛人完全接受了身份的改變。”向魋沿途看了很多。
正值秋收時節,曠野上能夠看到幹得火熱朝天的黎庶,他們在得知出征的大軍將會路過時,自發地準備了食物和飲水進行迎接。
這叫什麼?分明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啊!
不止說明衛地的人接受了智氏的統治,並且還十分的愛戴。
向魋對原衛國人的行為感到一萬個不解,不懂是原姬姓衛氏太不得人心,還是衛地的人太容易屈服。
“不過,好像也對?之前晉國沒有滅亡,趙氏攻佔了大河以北的衛地,當地的衛國人很快接受了趙氏的統治。輪到統治衛地的人變成智氏,他們馬上接受,有點合情合理。”向魋開始在心裡對衛地的人進行埋汰了。
向魋忽視了很多的現實。
其中之一,姬姓衛氏已經接受失土,交出了那些土地的主權。這種情況下,哪怕有衛國人仍然願意抵抗,他們的國君都已經接受現狀,很難再去改變一些什麼,反抗出現的犧牲將變得毫無價值。
更為重要的因素是,他們以前作為衛國人不一定有田能耕作,上進渠道更是被完全封死,成為原國人哪怕是給國家種田,起碼還有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
不止原先的衛國人,遭到原國兼併的國家生民,他們都能享受到作為原國人的基礎待遇,國傢什麼的離他們太遠,本來又全是諸夏苗裔,為什麼不能成為一名原國人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呢?
而衛國人已經知道衛地被劃為直隸,原國的都城也設立在了衛地,比之仇由、中山國、齊國等一些地方的人,肯定更願意接受智氏的統治。
沒有刻意區分老人或新人,給予平等的待遇,其實就是智瑤用在東征西討上的“法寶”了。
重新回到“濮陽”的智瑤在等其餘諸侯做出反應。
不出意外的話,楚國會接受戰敗的事實,派出使節團到“濮陽”商討未來跟原國的相處方式。
越國暫時沒有實力跟原國爭鋒,他們絕對不會去當出頭鳥,同樣會派出使節團到原國。
有了楚國、越國和宋國的行動,其餘的諸侯哪能不明白原國稱霸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他們傻了才跟原國過不去,得知有會盟是一定會參加的。
臨近冬季時分,果然有楚國和越國使節團抵達,隨後秦國、莒國、杞國等國家也相續派來使節團。
看局面,母庸置疑就是諸侯承認了原國的霸主地位,至於有誰想要對霸主地位發起挑戰,則是另外的事情了。
如果智瑤願意安於現狀,無疑就是超過了曾經齊桓公、晉文公的層次。
齊桓公和晉文公只是讓周王室分封的諸侯敬服,漏掉了位處南方的楚國。
現在,智瑤可是打得楚國承認原國的霸主地位,甘願幫助周天子治理天下的話,不是達成了統御海內的成就嗎?
在這個冬季,鍾氏的家主鍾全壽終正寢,享年七十四歲。
以往的話,國君只需要派人慰問,無法干預家族傳承。
原國已經有相關的前例,鍾全為了穩妥起見,逝世前已經請求智瑤認可鍾武接手鍾氏大權。
這件事情上,鍾全幫了智瑤很大的忙,以執政的身份確認家主之位更替需要得到國君認可,變成了一種規則,以後各個家族家主出現變更,沒有得到來自國君的認可就能視為不合法了。
當然不是所有家族願意給國君名正言順干預家族傳承的權利,不知道多少人暗地裡罵已經逝世的鐘全,連帶看鐘武也不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