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處處透著詭異(第2/3頁)
章節報錯
很久之前,楚國還是一個小國的時候,每一個家族都不大,家主帶著自家的武士為國君效力,一般也就幾十或數百,家主能夠有效地約束家族的私兵。這種情況下,其實跟周禮制度下的一個“兩”或“卒”差別不大。
等待楚國越變越強,他們內部的家族再互相兼併,有資格參戰的家族,他們的家主在納賦時出征帶上更多計程車兵,組織方面就越來越差了。
而在楚國變強之後,依靠士兵數量的優勢就能碾壓周邊的國家,軍隊建制過於落後的缺點很容易被無視掉。
一直到晉國擋住楚國的擴張,楚國人可算察覺到軍隊建制散亂帶來的缺點,要命的是楚國人早就習慣以一個貴族自成一個建制單位的方式,同時牽扯到君臣的權利鬥爭。
在楚共王時期,楚國一再跟晉國交鋒下來,吃夠了軍隊建制散亂的苦頭,無法對全國軍隊建制進行改革的前提下,中樞組建了名叫“左右廣”的部隊,後面就一直作為一國之君的近衛軍了。
那一支“左右廣”存在的時間很長,吳軍攻進楚國都城“郢”才消失。
並不是“左右廣”在戰場上被殲滅,其實就是楚國整體形勢不好,國君沒有財力繼續支撐“左右廣”的存在,只能是進行了解散。
孫明剛想說話,看到了什麼保持張嘴的表情,眼睛的瞳孔縮收了一下。
在之前,楚軍撞上了底部有尖刺的溝渠,一些地段純粹是士兵被擠下去當肉墊,後面的楚軍士兵才有通道可以過去。
因為是那種情況,提供楚軍透過溝渠的過道並不多,一再湧上來的楚軍士兵就是踩著同伴繼續往前衝。
孫明看到的是有楚軍士兵挖來沙土在填溝渠,說明楚軍的指揮鏈在恢復,有人下令去那麼幹。
“弩兵覆蓋該處!”孫明指著正在做業的楚軍士兵,下達命令。
只有勁弩的射程夠得著,不在弓箭手的射程之內,肯定是隻給弩兵下令。
戰場之上,楚軍好像忘記自己也有弓了一般,無論什麼兵種都是迎著原軍的箭矢在衝。
或許不是楚軍弓箭手忘記有弓,很尷尬的是他們射程不如原軍遠端部隊遠。
剛才孫明還在奇怪一點,人工土堆那麼明顯,衝出來的楚軍怎麼不對針對。
孫明發現敵軍開始有組織地在對溝渠填土,不久之後又看到有楚軍結隊向一座人工土堆發起攻勢,猜測一定是楚軍那邊有誰站出來接過了指揮權。
一支軍隊有沒有人進行指揮,表現出來的戰鬥力會是兩回事。
那麼混亂的情況下,有人竟然能夠建立指揮體系,怎麼可能不叫孫明感到驚訝呢。
是誰開始在有效指揮楚軍?並不是楚國人,他叫宗樓,來自齊國。
說起來宗樓可是歷經過大場面的人,也就是齊國跟吳國雙方一共出動二十多萬部隊打的那一場“艾陵之戰”。
來自楚國效力的宗樓,其實他一直都感覺自己跟楚國人格格不入,不是單純在習俗上的差異,軍事理念的衝突同樣存在。
比如說今天,參與了突圍會議的宗樓覺得自己聽了個寂寞,上到楚君中,下到每一名參與會議的家族長,有點像是全程在喊口號,突圍的大方向是下了決斷,怎麼實施突圍的細節幾乎沒有。
那個時候宗樓滿腦子裡都是困惑,搞不懂楚國到底是怎麼成了南方的霸主,懷疑是不是南方被滅的國家太菜。
南方的一些國家或許很菜,楚國卻不是一直都這樣,他們的楚武王、楚共王、楚莊王都是雄主。
一個國家肯定會歷經跌宕起伏,應該說當前階段的楚國處在頹勢,看上去也就不像一個霸主國該有的狀態。
應該擔負起指揮重任的楚君中或是子國怎麼了?他們完全錯估了本貴貴族的愚蠢,展開突圍行動之後,貴族像是脫韁的野馬一般光顧著跑,才不管楚君中或子國傳來了什麼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