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這是降維打擊(第1/3頁)
章節報錯
原軍的拋石車最先攻擊,隨後床弩以及勁弩也加入到攻擊序列,使得“新鄭”守軍以為原軍要開始攻城了。
楚軍和鄭軍那麼以為並沒有錯誤,只是原軍並沒有派出部隊攀爬城牆,僅僅使用遠端武器不斷襲擊。
這樣的攻擊方式到底算不算是在展開攻城呢?
一百一十輛不是每一輛都投入攻擊序列,主要針對的東面,有五十架拋石車被拉上人工土堆;其餘三面分別是北面二十架,南面十八架,西面十五架;剩下的十七架拋石車作為預備隊。
那種分配方式取決的是哪一個方位人工土堆最多。
人工土堆分為高度二十八米到三十五米,東面有四座,北面有兩座,南面和西面各有一座。
倒不是原軍不想製作更多的人工土堆,主要是有楚敵軍在“新鄭”城外,不同方位的製作難度存在區別。
原軍一直嘗試誘使“新鄭”城外的敵軍離開城牆,鄭軍根本不敢離開,楚軍吃了幾次教訓也學乖了。他們一直待在城牆附近,保護城牆的同時,何嘗不是利用城牆高度帶來的射程優勢反制原軍呢。
站得高,射得遠,屬於基本常識。
人工土堆的出現可以讓原軍更好掌握“新鄭”城內的動向,一樣是為了增加拋石車、床弩以及其它遠端武器的可達射程。
“君上。”司馬穰苴突然來找智瑤,看上去好像是發生了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
當時的智瑤正在觀看拋石車投放石彈轟擊“新鄭”城內。
司馬穰苴遞上一個已經被開啟的盒子,裡面裝的是從楚國境內傳來的戰報,一邊說道:“司寇入楚,席捲陳舊地、蔡舊地,過淮水遭遇十餘萬楚軍。”
原國當前說到一些本國之外的地理位置,一般會稱呼原諸侯國的名稱。
陳國被楚國滅亡,後來田氏復立陳國,他們當前已經沒有大陸的統治範圍,搬到朝鮮半島展開新發展去了。
蔡國本來應該滅亡,後來因為時局不合適的關係,楚國將蔡君舉國上下進行遷徙,搬到了位於宋國南方的沙水附近,他們目前是楚國的傀儡國之一。
淮水是一條以前陳國和蔡國用來抵抗楚軍的天然屏障,目下幾乎將楚國從中間分開的水系,北部叫新楚地,南邊則是舊楚地,也就有了新楚人以及老楚人的區別。
說白了就是同屬楚國中樞治理的時間存在先後,不但地方被冠以名稱,人也有貴賤之分。
關於這點,除了原國之外的諸侯國都有相同毛病,非得人為分出新、舊和親厚、疏遠。
智瑤可是嚴厲禁止人為搞分裂的情況,講究的是用貢獻分貴賤,沒有立功的人,他們在原國待多久都是普通人,新歸屬原國統治的人能夠立功便可以成為新貴。
這個當然是智瑤“以史為鑑”思考來的一部分。
歷史上,秦國不斷擴張,有了新秦人和老秦人兩個不同的群體,新秦人不斷為秦國的擴張做貢獻,老秦人不承認自己已經沒落,給予秦國帶去了多少危機和矛盾?
新秦人和老秦人的鬥爭有多麼激烈?一度都差點讓嬴政失去王位!作為老秦人支援的王氏則是趁機立下大功,可算讓老秦人不至於完全消失在秦國高層的舞臺之上。
智氏是一個古老的家族,重新復立的原國卻很年輕。
僅僅是數年之內的差距,趕不上過於區分新老,何必人為搞出新舊之分,再給未來埋下產生禍端的種子呢。
智瑤已經看完了戰報,說道:“昭氏乃是楚國新貴之一罷?”
屈、景、昭之中,最晚出現的昭氏?他們是楚昭王的子嗣演化而來,昭氏的歷史不算多麼悠久。楚惠王沒死的話,昭氏家主與楚惠王算是同輩的人。
司馬穰苴答道:“昭固乃是楚君叔父,今次並未追隨北上,留於國中監視封君。”
智瑤對昭固的瞭解僅限於不多的情報。
這一位昭固現如今是楚國的左尹,相當於楚國的三把手,算得上位高權重。
去年,楚國有十來萬敗兵逃回楚國。
今年,重新北上的楚軍僅有八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