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舊事重提(第1/3頁)
章節報錯
抵達“新鄭”的原軍並不是集中紮營,本來控制了一些交通要道和有利地形,後面隨著援軍不斷抵達,搶奪了更多的交通要道以及險峻要地。
十五萬原軍不說把“新鄭”圍得水洩不通,留給楚軍和鄭軍前來支援的路線已經不多,好些路線還是原軍刻意留給楚軍或鄭軍。
一直到來援的楚軍或鄭軍一再遭到覆滅,兩國高層可算是回過神來,派出大量的人手聯絡各方,其中的大多數人手死在原軍斥候的捕殺之下。
聯絡上後方的楚人或鄭人要求前來支援的部隊不再分批進入“新鄭”戰場,轉達了兩國高層要求各地方援軍先集結形成規模再進軍的命令。
因為是原軍佔據著控制力度上的優勢,楚軍或鄭軍從“新鄭”城內出兵,一下子就會遭到反制。
比如說,約萬餘楚軍從“新鄭”東門而出,他們根本沒能如願直撲原國君臣所在的高坡,出城沒有多久就遭到了原軍弓弩手的箭雨覆蓋,更有數千原軍頂了上去。
其餘各方位的楚軍或鄭軍,他們一樣遭到了原軍的阻擊。
所以,楚鄭兩國的高層不管想做什麼,他們成功讓稍微平靜了半個多月的“新鄭”再次爆發大戰。
智瑤眼睛注視著殺鬥場,說道:“敵軍披甲者略有所增?持盾者眾也!”
去年,原軍的箭雨覆蓋之下,楚軍或鄭軍都要倒下一大片。
顯然是楚軍和鄭軍吃夠了教訓,想方設法增加甲冑的同時,大規模配置了盾牌,必須說還是起到了一些作用,不至於沒有穿甲又手中沒有盾牌,遭到原軍箭雨覆蓋只能拿血肉之軀去迎接箭矢。
楚軍和鄭軍大多是使用木材結構的盾牌,遠距離格擋箭矢不至於穿透,距離近一些肯定會造成穿透效果。
智瑤能夠看出一點,楚軍和鄭軍固然因為持盾對原軍遠端部隊有了一些防禦作用,可是楚軍和鄭軍因為士兵需要一手持戈一手持盾,不止行動變得很不方便,進入近戰交鋒狀態後的受制變大了。
交戰就發生在高坡的兩三百米之外,原國君臣手中都有望遠鏡,幾乎跟雙方士兵在眼前拼殺差不多,能看到士兵臉上的猙獰,也能看到利器摧殘身體飆出去的血花。
冷兵器交戰之下,極度容易失去手臂或小腿,另一個最容易被摧殘的地方是耳朵。因此在古代四肢不健全計程車兵很常見,有過服役經歷的人也很容易沒有右耳。
說起來有點搞笑又顯得很殘酷,曾經晉國的範氏,他們就將假肢生意做得極大,賣的是用以支撐的腿墩。
那是戰戈的主要攻擊手段之一是勾,勾中脖子肯定連帶腦袋沒了,極可能被擦中的就是左耳勾;下盤會是以小腿為主要目標,用力一勾不止血肉要遭,力道大一些連筋骨都扛不住。
“今時,敵軍戰力有所增強?”狐尤去年也在‘新鄭’戰場。
怎麼說呢?換作是在去年,陷入不利情況的楚軍或鄭軍,他們會出現小批人潰逃的情況。
現在,原軍當然是佔據優勢的一方,卻是不見楚軍或鄭軍發生潰逃現象。
狐解說道:“百戰成兵。”
這個就是答案了。
去年的楚軍士兵或許是被拉來湊數,他們可能連粗略的訓練都沒有,純粹就是個武裝農夫。
能從去年活到今年,並且人在軍中,付出鮮血換來的代價會被更加珍惜,有軍官願意教,士兵自己願意學,素質肯定會得到提升。
想從看上去亂糟糟的戰場分辨出敵我優劣需要一定的眼光,反正高坡之上的原國君臣一定不缺那份眼光。
智瑤有自己的感概,領兵之初發生交戰的雙方都是列陣而戰,打的就是一種陣列線的拼殺,才二十多年過去而已,交戰變成敵我雙方混在一塊了。
這個無疑是兵源素質出現了嚴重的下降,以至於連列陣而戰都辦不到了。
當然,極可能也是交戰爆發得太倉促,雙方都沒有用來擺陣的時間。
“君上之令已做傳達。”司馬穰苴剛才離開了一陣。
智瑤頷首表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