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膽肥的宋國(第2/3頁)
章節報錯
在很早之前,宋國就有好幾次集結十萬左右大軍對抗楚國入侵的歷史,沒有這份實力的話,他們或許早就被楚國滅掉了吧?
這一次除了向諸侯亮肌肉,主要是讓原國和楚國、越國看到宋國具備的實力,也是宋國君臣用來檢驗國家武力的行動,延伸出來的問題變得很實在,宋國到底應該怎麼選邊站,或者乾脆不選邊站。
畢竟,天下局勢有了很大的變化,宋國的根腳問題好像變得不再重要,接下來看的是國家的整體實力。
宋國位處交通樞紐,以前經濟只輸給齊國,著實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二富有之國。
現在誰的經濟最好?以貿易額度來說,宋國恰恰就是最好的那個。他們大肆向諸侯販售糧食與其它資源,依靠接連不斷的戰爭發了不止一筆。
以經濟總體量的話,沒有疑問則是原國最大,要說存在什麼問題就是原國對外出口額度有點少了。
原國的貿易主要集中在軍事裝備相關,另外一種商貿往來最大的是糧食。一般是智氏大批次販售武器裝備給國中的家族或是個人,再利用任何渠道對外採購大批的糧食,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顯得比較不健康。
賣給原國最多糧食的就是宋國,某種程度上也讓宋國君臣猜測原國的農業狀況好像並不多麼美妙。
那麼,原國很缺糧嗎?以總體狀況來講,原國其實並不缺糧。
原國對外大批採購糧食以及其它物資,根底在智瑤為橫掃天下進行物資儲備。
“先滅邾國,如何?”褚師子肥說道。
宋君欒眉頭一挑,看上去很是意動。
在曹國的滅亡過程中存在了很多偶然,卻是讓宋國發現天下局勢出現變化。
以宋國的根腳,什麼時候輪到他們進行擴張了?偏偏宋國滅掉曹國沒有遭到晉國的清算,其餘國家也只是口頭上“嗶嗶”幾句,一點實在的懲罰行動都沒有。
那一次之後,宋國君臣開始膽兒肥了。
向巢說道:“我集結大軍,原國、楚國、越國必然發覺,或可靜待三國來使,再作下步打算?”
有一張地圖能夠發現一點,宋國成在地理位置因素,受到的制約也受於地理位置,他們現在與當世三大強國都有接壤,並且不要忘記鄭國這個小強,等於具備對外入侵能力的國家都跟宋國成了鄰居。
恰恰因為有點實力的國家都能威脅到宋國的實際安全,著實是讓宋國君臣產生了更大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褚師子肥剛才是什麼提議,乾脆出兵滅掉邾國,是吧?
換作以前,宋國有那份實力也沒有那個膽,怕的就是列國出兵干涉,再次上演圍毆殷商餘孽的戲碼。
現在不一樣了!
當世三強之二的原國和楚國在打生打死,小強之一的鄭國在規模浩大的原楚戰爭中有如大海波濤中的小舟,另一個當世強國毛病了才會來招惹宋國,確確實實是宋國進行新一輪擴張的絕佳機會,看上去邾國也真的是一個攻滅的好目標。
魯國爆發奴隸起義之後,盜蹠帶著隊伍到處流竄,最後抵達的位置就是小國林立的地方,邾國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褚師子肥說道:“諸侯深受暴亂之苦,我軍開拔而往,乃是為民除害。”
對了,這個“民”至少得是“士”起步,可不是什麼人都能成為“民”這個階層的一份子。
宋君欒笑著挽起了鬍鬚,看模樣就是大為贊同。
眾臣看到宋君欒表態,開始加入到討論之中,九成九的人認為攻滅邾國的時機確實無比合適,到時候要不要順道將滕國、薛國也一塊滅掉,完全可以取決於實際情況。
“若是我得諸地,與原國相處更有餘地。”向巢說道。
那一片小國林立的地方,山川地勢上的優勢不大,也就是沒有什麼天險。
對宋國來說最大的意義在於,一旦宋國佔領了那一片土地,會形成像是利劍插向魯地,可以拿來作為一個試探原國對宋國態度的道具。
簡單說,原國想拉攏宋國會選擇忍耐,一旦原國要對宋國動手,取決於那一片地方確實能夠威脅到魯地,原國肯定要先對那地方下手,能夠讓宋國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準備防禦本土。
他們正開著會,有關於原國和楚國戰爭進展的訊息被送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