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朕怎麼會俘虜你呢?(求訂閱)(第2/3頁)
章節報錯
在場的孫武問道:“楚君得歸,餘下客居我國?”
說客居是留了臉面,說白了就是俘虜唄。
白公勝說道:“寡君亦需有人沿途伺候。”
那就是重要人物只有白公勝,其餘達官貴人不在投降範圍之內。
孫武很奇怪地說道:“我軍勝券在握,為何聽從令尹之言?”
白公勝重複道:“兩國相爭,人主不失其德。”,頓了頓,又說道:“楚、原並無深仇,若寡君傷重薨逝此處,便……”,後面的話沒說,懂的都懂。
用自家君王的生死在威脅敵國君臣,看上去有點莫名其妙和搞笑,類似的事情歷史上卻是發生不少次。
那是在兩國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誰都不想成為對方的死敵,威脅才能構成。
“我現在的確沒有可能滅掉楚國,考慮到以後仍舊需要保持溝通,還真不能讓楚君章死在這裡啊。”智瑤心想。
隨後,智瑤看著白公勝,說道:“令尹且作歇息,待寡人與眾臣商議。”
這是一件大事,怎麼可能不作商量?相信白公勝能夠理解的。
等待白公勝離去,智瑤將自己的考慮說了出來。
“俘獲楚國令尹,盡滅被圍楚軍,可為大勝。然,楚國兵力尤存,其國亦無道義,朝夕可再來也。”孫武說道。
因為鬥懷暫時隱瞞了葉公病逝的訊息,原國這邊並不知道楚國第一批援軍的主將換人了。
僅以當前原國的實力,能夠戰勝楚國,滅掉楚國則是沒有可能,應該做的是繼續削弱楚國,孫武那些話無外乎是這種提醒。
那是一種說話的藝術,表達不能輕易放了楚君章,又不能將事情做得太難看。
程朔說道:“我方立國,不可失德。或可使楚國增多貢獻,而後放歸楚君?”
簽訂類似於城下之盟?
那麼,楚國這一波不留下三五萬人,並且足夠份量的人質,別奢望原軍能夠放走楚君章,是吧?
智瑤現在有些掛念西面戰場,著實也想要有幾年安穩,不由心生猶豫,覺得要是能使用其它手段削弱楚國,不一定非要用打打殺殺的方式。
後面,白公勝重新被請了回來。
白公勝一聽不止被圍困的楚軍士兵需要全部投降,連帶十里外的那一批楚軍也要歸降,沉吟了一小會,說道:“可也!”
這就很令原國君臣發麻了。
不是贏麻的那種,純粹是被白公勝的魄力震驚到了。
楚國第一批過來的援軍,怎麼都還有個四萬出頭,說送就送?
到這種程度原國再不答應,先不提外部怎麼樣,國內估計會出么蛾子。
另外,白公勝是不是忘記楚國的特色,比如士兵並不屬於國家,一個個都是貴族的私產。
“解甲束手前來之時,便是楚君歸國之日。”智瑤除了這話,真沒其它什麼能講的了。
白公勝離開原軍營寨,先回被圍困的營區,交代了一些事情又輾轉前往鬥懷所在的地方。
原國這邊當然要防著白公勝趁機溝通援軍,一應的佈置開始進行。
白公勝見到鬥懷才知道葉公病逝的事情,呆了一小會才告訴鬥懷來意。
“以五六萬眾換取我王歸國?”鬥懷一副被驚傻了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