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不夠喪心病狂(第1/2頁)
章節報錯
怎麼講呢?那算是在智瑤的意料當中吧。
營嘯是怎麼開始的?小國軍隊經受不住那種壓力,出現大批逃亡衝擊了友軍的營寨,混亂髮生讓更多計程車兵以為原軍殺了進來,引發了更大的混亂,後來原軍也真的殺了進去,聯軍為了爭奪逃生之路向友軍揮刃,自相殘殺也就開始了。
無序的混亂爆發之後,原軍並沒有再繼續深入,做的事情是在外圍組織阻擊。
事實證明一旦聯軍為了逃命而開始拼命之後,他們能夠爆發出遠比平時更強的戰鬥力,一波接著一波的衝擊,不知道多少聯軍死在原軍發射的箭矢之下,問題是源源不斷的衝擊,原軍組織起來的阻擊線竟是變得搖搖欲墜。
“我王若是陣隕此處,楚國必定上下沸騰,你我不死不休也!”子期回過神來,講了這一句話。
那是事實,楚君章死在這裡,接下來就不以某些人的意志而發展,楚國必然全國陷入暴怒狀態,誰接任成為新一任楚君,需要做的第一時間就是對原國展開復仇。
孫武說道:“戰端乃楚首開,彼君不可死乎?”
子期看了一眼沒有說話的智瑤,覺得事態還能挽救,哪怕楚軍損失慘重,乃至於全軍覆沒,保住楚君章的問題應該不大。
“外臣此來,為原侯所提南北之事。我王已有意動,若是薨於此地,亦原侯不願也?”子期大聲說道。
其實,哪怕聯軍營嘯,一些重要人物除非太過倒黴,要不然沒有那麼輕易就死了。
在這種情況下,怕的是有一方過於針對,比如安排了刺殺,趁亂殺死了某人。
南方各國,他們對刺殺並不陌生,一些君主不是戰死在疆場,他們是死在了刺殺之下。
子期認為原國有意致使聯軍混亂,不排除派人前往刺殺諸侯,肯定是要說點什麼的。
再則,原國方面沒有安排刺殺,光是針對楚君章所在的位置進行針對性突破,有楚軍陷入混亂的事實,再以原軍的剽悍戰鬥力,真的有可能殺到楚君章處的可能性,並且可能性還不小。
原軍怎麼會知道楚君章在哪?每一個諸侯都有攜帶大纛,大纛在哪就代表它的主人在哪,一杆這種玩意高高豎起,想要找到真的不難。
子期看見的是智瑤的臉色越來越詭異。
智瑤對子期行了一禮,說道:“足下提醒甚是。”
“如此說來,原侯願化干戈為玉帛?”子期大喜。
這句“化干戈為玉帛”有典故,主角是晉國和秦國,更具體的人物是晉文公、秦穆公以及一名叫穆姬的女人。
智瑤搖頭說道:“擒獲楚君,楚或為我友?”
本來大喜的子期變得大驚。
什麼套路啊?
所以是,智瑤從子期的反應醒悟到捉住楚君章的重要性?真的是這樣的話,子期會成為楚國的罪人。
不過,某種程度上也沒差?智瑤有能力做到為前提,超大機率不會殺死楚君章以及其他諸侯。
說白了,雖然進入到徹底禮崩樂壞的階段,一些事情還是要有所顧忌。
再則言,殺死諸侯是價效比最差的做法,極大可能會讓一個國家陷入暴走狀態。
將某個諸侯控制住,哪怕無法從被俘的諸侯獲得什麼,本身一定會讓諸侯的國家陷入停擺狀態。
一個國家在特殊情況下陷入停擺狀態,會有多麼致命不必多說了吧?
當然也不排除國君遭到俘虜的國家,他們光速選擇新的國君。歷史上的楚國就那麼幹,為的是不遭受秦國的威脅,同時也是楚國太子本身不顧父親死活。
智瑤提起了其它的事情,問道:“為何不見秦君大纛?”
處在心神失守狀態的子期只是怔怔地看著智瑤,臉色看著就顯得比較呆滯。
有太多讓子期腦子變得亂糟糟的事情了。
子期著實不知道是智瑤太過自信,還是智瑤過於喪心病狂,怎麼能在短時間內從那樣的人,變成現在這般模樣。
話說,中原人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嗎?
自從智申過世之後,智瑤真的在往喪心病狂的方向狂奔啊!
智瑤自顧自往下說道:“歸國侵原?未曾想,楚人竟是如此信賴秦人?此間戰事聯軍若敗,秦人唯有西遷避禍,怎敢犯我。”
秦晉之好只是維持十來年,晉國倒下之前,秦國與楚國卻維持了將近兩百年的親密關係。
那一個階段的楚國需要秦國從背後威脅晉國,同時楚國也是非常相信秦國,遠比晉國相信吳國更加相信的那種。
原版歷史上,哪怕是晉國被分裂之後,秦國和楚國畏懼於魏國的強大,一樣保持著相當的友好,兩國的聯姻幾乎不斷,雙方王室成員身上都流著對方的血,乃至於秦國連續幾次被嫁去的羋姓女子控制住朝堂。
在那一段時間裡“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被演示得淋漓盡致,不管是宣太后,還是華陽太后,她們雖然顧念母國,依舊以秦國為重,真的沒少征討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