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多事之秋啊!(第2/2頁)
章節報錯
關於這一點哪怕智申沒有交代夫僚,反正博覽道絕對不會忽略了。
比較沒得說得是,智躒是在睡夢中走了,走前沒有歷經多少痛苦,真令人無法描述太多走的過程。
而事實上,智瑤也不知道智躒會在前493年就病故,更不知道智躒已經比原歷史多活了兩年,同時不清楚與原歷史相比的話,智躒走得至少輕鬆,並且因為智瑤頂上來讓智躒少了很多擔憂。
至於說遺憾什麼的?誰不會留下身後的一些遺憾呢。
眾人聽完了夫僚簡短到不行的述說,明確知道智申寸步不離地陪伴智躒到人生的最後一刻,清楚那是表明智躒的死亡沒有貓膩,不用生出其餘的擔憂。
智瑤說道:“瑤即刻返回都城,諸位……”,點了一些人的名字,告知他們要有承受旅途急趕勞累的心理準備。
一家之主死了,核心族人肯定是要回去奔喪,再來便是夠資格的家臣也應該到場。
事情就是那麼種情況,也就是一家之主死亡會讓一個家族的發展暫時陷入某種程度的停頓,喪期過後才會一切如常。
就這般,智瑤當天就踏上返回“新田”的道路。
哪怕是事出突然,一起啟程的人還是超過四千,其中的絕大部分人是士兵。
那些士兵是智氏的新軍,他們接受的訓練就是隨時隨地接到命令都能開拔,並且還要時刻應付爆發的交戰。
只是吧?因為智瑤需要很急切趕回“新田”的關係,免不了會讓軍隊的準備不是那麼充足,比如物資的攜帶上面。
他們是在國內,沿途還有大量屬於智氏的城邑,軍隊後勤的事情不用擔心。
不知情的人,他們發現有一支大軍在急行軍,納悶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要不是那一支軍隊有亮出旗號,少不得讓發現的城邑採取戒備,看到旗號知道是自家的軍隊則是心裡出現擔憂。
這裡是智躒死亡的訊息遭到封鎖,才讓看到急行軍狀態大軍的各處感到摸不著頭腦。
如果是發喪的狀態,智氏的各處城邑早就已經舉哀,會換成智瑤走在自己勢力範圍到處看到亮出代表致哀的白幡或其餘什麼標誌了。
智瑤只是花了五天的時間就回到“新田”,出發時是四千多人,到了地頭剩下不足三千人。
他們這一支大軍突然出現沿途各個家族的勢力範圍之內,著實是將各個家族嚇了一大跳,後來知道的訊息是智氏的公孫瑤在練兵。
老實說,好多家族還真不知道練兵能這麼練,源於不知道智躒已經死亡的訊息,他們還對智氏的練兵方式進行了探討,得出的結論是這種練兵方式值得借鑑。
一直到智瑤帶著軍隊靠近“新田”三十里,開始有趙氏、魏氏、韓氏和公族的人過來詢問,智瑤給予的答覆依舊是在練兵。
有鑑於智瑤只是帶了三千人左右,並且這支軍隊看上去是一種很疲勞的狀態,趙氏、魏氏、韓氏和公族倒也沒有多麼緊張,有人得到訊息認為智瑤會玩,不少則是覺得智瑤仗著智躒的寵愛在瞎胡鬧。
而那些覺得智瑤在瞎胡鬧的人,他們被自己的族人噴得差點生活無法自理。根本原因在於,智瑤已經有輝煌戰績,講智瑤在瞎胡鬧的人則是身無寸功。
“瑤之能,以諸侯之血展閱。近都城十里依舊不知整軍,僅是少年心性罷了。”趙鞅用一種好笑又好玩的表情說道。
他的對面坐著韓不信,兩人之前在談事情,得知智瑤的事情才改了話題變成閒聊。
韓不信臉上笑眯眯,心中則是買買批地想道:“敢情變成你的女婿,幹出那種明顯會讓眾多家臣驚恐的事情,變成是在玩鬧了?”
“君上召回狐氏,我欲行諸事,不便與之相爭,一切仰仗不信。”趙鞅說的是狐氏的族長已經來到‘新田’,他要進行土改需要做出一些讓步,想讓韓不信阻擊狐氏的迴歸。
關於晉君午召回狐氏的事情已經進行了三年,拖拖拉拉可算是讓狐氏親自來“新田”進行協商或試探。
趙鞅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可惜的是頭頂還有晉君午與智躒,尤其是擔任“元戎”的人是智躒,暫時輪不到趙鞅在晉國作威作福。
這一次,趙鞅想用狐氏作為籌碼跟晉君午達成一些交換,需要韓氏從中進行轉圜,避免直接跟智躒或晉君午起衝突,打破晉國內部的和諧。
韓不信其實已經不是那麼想保持跟趙氏的緊密關係,總覺得再那麼下去會被趙氏拖進深坑。
可是呢?韓氏跟趙氏合作的時間太長久,真的無法做到一下子的“一刀兩斷”啊!
兩人正聊著,怎麼應對國君,又商量對智躒的反應進行破解或奉勸,一陣急切的腳步聲傳了過來。
“主,智氏發喪!”
啥玩意?
趙鞅和韓不信一時間有點沒有反應過來,等反應過來則是開始面面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