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怎麼做人是種學問(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氏、魏氏、韓氏和其餘有所分潤的中等貴族還在打生打死,智氏卻是用極短的時間高效地完成了接收做業。
期間,智氏只是遭遇到了範氏的抵抗,明確知道中行氏會配合接收之下,集中起更多的兵力針對範氏成為一種理所當然。
不出四個月的時間,智氏將該獲得的城邑捏在了手裡,接下來就是消化的階段了。
“士吉射竟然重新退了回去?”智瑤看到相關情況,老實說覺得趙氏和魏氏要有麻煩了。
不好說是士吉射察覺到不對勁,還是鄭國明確表示沒有援軍才致使士吉射選擇放棄決戰。
鄭國願意支援範氏,某種程度上是能起到一些幫助作用,但是無法避免士吉射走進趙鞅設下的陷阱裡面。
現在好了,鄭國只願意給範氏提供糧秣,沒有來自兵力上的支援,逼得士吉射撤軍要固守“雍”地,尤其還對依舊歸屬範氏的各城邑下達了死守的命令。
那樣一來的話,趙氏和魏氏就無法在野外消滅範氏的主力,需要一個又一個城邑慢慢地啃過去。
城池攻防戰歷來就很容易給進攻方帶去很大的傷亡,並且消耗的時間也會更久。這就是智瑤為什麼會覺得趙氏和魏氏接下來會很難受的原因。
“依瑤之見,戰事仍是曠日持久,趙氏、魏氏亦會折損甚多?”智躒近日的身體好了不少。
辛虧智躒不是在某天突然變得痊癒,身體變好是一種緩慢的過程,要不然智瑤絕對會被嚇得不輕。
眼見著智躒依然有點小病狀,只是不像之前身體那麼堪憂,有些事情就容不得智瑤繼續在“新田”待著了。
今天,智瑤過來向智躒請安,提到了當前的態勢變化。
祖父的狀況變好了?智瑤覺得可以離開,要去大別山練兵基地,想方設法儘快把精兵給練出來。
畢竟,趙氏和魏氏會被範氏拖著,不止短時間內無法發展內政,戰事一天沒有結束也在損耗兵力與物資。智氏得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不懂珍惜就是在犯最大的過錯啊!
接收勝利果實的各種事項,智躒還能夠在大方向上掌控,還有族人和家臣能去各就各位就地管理,著實不用智瑤刻意插手。
另外一點,再怎麼說智瑤現在並不是世子,一些家族內部的利益分配可以進行建議,真正事事幹預則是顯得太過了。
從親情上來講,作為父親的智申已經足夠給臉,身為兒子的智瑤同樣不能讓智申太難堪,是吧?
智瑤重活了兩世,絕對不能犯了“理所當然”的錯誤,一些該注意的事項,比如給智申保持住足夠的臉面,怎麼都不能也不該忽視掉的。
要說智躒在什麼方面對智瑤感到最滿意,應該是智瑤的大局觀以及前瞻性方面了。
“若我家有得有三年,便是我百年……”智躒說著看向了智申,以一種帶著期盼的表情繼續往下說道:“申持家,我亦無憂也。”
平時智躒不會去打擊智申,頂多就是讓智申明白自己的能力。
很明顯智躒的教育方式是對的!
智申不是沒有想過要證明自己,然而一次次都事與願違,值得慶幸的是沒有形成一種鑽牛角尖的心態,同時也沒有因為失敗太多次而自暴自棄,認清了自己的能力,用更平和的心態接受自己就是個“過渡人物”的定位。
那些失敗都是智申自己造成,要說什麼是主因著實一言難盡,跟他不懂善用人才絕對能扯得上關係。
智氏是一個人口很龐大的家族,除了智氏本身的族人之外,還在陸陸續續接納家臣。
說通透一點,智申本身其實也不用掌握多少技能,有正確使用人才的方式,不至於乾點什麼都幹不成的。
然而,不管有沒有學過管理學,不是人人都是成功的管理者。
“我自無恙,你可離也。”智躒對智瑤專門回來陪伴自己很欣慰,更希望智瑤去做自己的事情。
想走還沒有提出相關意思的智瑤聽得一愣。
有那麼一件事,芬嬴待在老智家,智瑤離開合適嗎?
需要知道的是趙鞅將芬嬴託付給了智氏,楹嬴託付給了韓氏,沒有要事為前提,智瑤和韓庚其實多陪一陪自己的未婚妻反正不會是什麼壞事。
其他人會不會受女兒影響不清楚,趙鞅絕對不是輕易被兒女左右的人。
關鍵的地方在於,有事情做了不一定有好處,沒有做則可能產生壞處。
如果智瑤心思更陰暗一些,不得不思考趙鞅是不是要用芬嬴來拖著自己。只是吧?他還真沒有往這方面思考過。
在後面的第三天,智瑤帶人離開“新田”了。
他走前做了一些安排,主要是智躒的食譜,還塞給了智申一些書籍,對芬嬴的安置肯定也有。
施夷光和鄭旦被留在“新田”。
特意留人照顧芬嬴是作為未婚夫該做的事情,有要事必須做的智瑤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芬嬴顯得很通情達理,沒有因為智瑤要離開而表達什麼不滿,多多少少會因為智瑤要走有些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