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我真的沒想徹底滅衛啊(6K,二合一)(第1/4頁)
章節報錯
周王室東遷之後,歷任周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也就是很缺錢!
這樣就造成一種現象,沒有一任周天子不貪婪,近乎於有錢就收,想要得到什麼殊榮看出什麼價錢。
以前也就是沒有人的心太大,頂多就是出錢請周天子刷一刷聲望,花錢購買爵位這種事情,著實不是人人都有那種腦洞,再來就是他們的實力基礎不允許了。
新任的周天子名叫仁,身體狀況一直挺糟糕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因為身體著實太差勁的關係,沒有人認為姬仁會長命,連帶願意給獻金的人也就變少了。
“僚往‘洛邑’一行,祝賀予一人登極,另行它事。”
智瑤知道平時維護交情的重要性,尤其是事關重大,臨時再展現出突然間的熱情,對方覺得突兀的同時,少不得一個“得價錢”的環節。
立國已經提上日程,老智家真的應該時刻做好準備,其中就包括從周天子那裡獲得爵位。
如果老智家有一個侯爵的爵位,不管是篡國還是自行立國,著實是都有說頭。
某天智瑤獲得侯爵的爵位,打從事實上就是跟晉君平級,還是得到周天子允許下的一種從晉國解套,有罵聲也是罵亂來的周天子,針對智瑤的說法該是手腕高超。
智瑤跟晉君平級,雙方有了各自的國度,其實也不能算是篡國,將會變成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競爭。
到時候智瑤滅掉晉國,或是從晉國搶奪了大量的疆域,怎麼都算不上智瑤當了亂臣賊子。
這一個套路不是憑空杜撰,歷史上三家分晉就是這麼一種做法,後世怎麼罵是一回事,當時的世人對趙、魏、韓的感官並不是那麼惡劣。
關於要立國這件事情,知曉訊息的只是家族的核心族人,哪怕重要家臣都沒有告知。
還是那一個觀點,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說,別人自行去知道訊息,跟直接從當事人嘴巴里聽到,性質方面真的不一樣。
簡單說,不直接承認還能否認。直接承認之後,還否認個屁啊!
智瑤透露出大目標之後,老智家的核心族人全面亢奮了。
他們被告知一點,平時低調再低調,不想跟誰結下善緣也不要胡亂欺壓,還是與人為善最好,把老智家的風評維持住。
其實,哪怕是最貪婪的智罃在任家主之位期間,以及最可能讓老智家掉進坑裡的智盈給英年早逝,老智家的風評並沒有差到哪去,一直以來沒有多麼大的黑點,同時也沒有多少好名聲就是了。
本來智申過去“濮陽”修養的前提下,智瑤不應該再離開“新田”外出,問題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智申前去“濮陽”的計劃不變。
智瑤卻是無法待在“新田”不動彈了。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到來時,智瑤參加了城外的誓師出征大會。
西征的主將是狐解,韓庚充當副手,孫武作為參謀。
這一次,韓氏將會出動三個“師”的兵力,智氏、魏氏、鍾氏和狐氏各出一個“師”參與,合起來就是一個“軍”又三個“師”的總兵力。
因為是國戰模式的關係,西征主將自然是中軍左狐解來擔任,只是看各個家族出兵的規模,顯然話語權是會掌握再韓庚手裡。
這種套路是從智躒擔任“元戎”之後才出現。
當時老智家能低調就低調,風頭全被老趙家搶了去,搞出了智躒主內,趙鞅主外的晉國政治格局。
諸夏就是這樣,一旦發生過了什麼事情,很容易被拿來當作“祖宗之法”對待,慢慢就成了需要遵守的規矩。
有了智躒和趙鞅的例子,就此以後哪個家族出兵最多就由那個家族說了算,著實是太過自然而然與合情合理。
其實,合情合理個蛋蛋!
列國拿晉國一再發生權柄倒懸當笑話看,並且沒少非議什麼禮崩樂壞之類的。
話又說回來,南子的私生活怎麼樣不提,她確實在努力維持衛國朝堂的平穩,一樣是被罵得極慘。
現在衛國成了那樣,罵南子的話好像都坐實了,變成衛國的一切都是南子害的。這樣看的話,南子還真的是厲害,一己之力把衛國搞垮了?
為什麼提到南子?這不是智瑤要前往“邯鄲”的半路途經“沫”,南子親自出城十里迎接嘛。
這件事情搞得智瑤既尷尬又無語。
無論衛國的境況再怎麼差,南子都是衛君起的祖母,有人帶節奏就是智瑤欺人太甚,乃至於帶帶節奏都能變成智瑤窺視南子什麼的。
畢竟,南子豔名在外啊!
衛君起年幼無法做主,才有了南子需要在這種場合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