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智氏這邊還好,沒有無償支援田氏,進行的是一種有優惠的以物易物。

吳國那邊要是知道田氏明面上追求復國,暗地裡卻是一直在做跑的準備和展開了實際行動,一定會氣炸的。

一切只因為吳國在自身資源緊缺的情況下,不止支援了田氏大量的舟船,還贈予了大批的糧食以及武器。

智瑤將司馬穰苴請了過來,先讓夫僚講清楚情況,隨後問道:“我家當如何?”

最近,智瑤一直在猶豫之中。

直接調集軍隊殺過去吧?哪怕是能滅掉田氏,東萊也不在智氏短期內想佔領的目標之列。

再則,田氏暗地裡在乾的是舉族跨海遷徙這種事情,智瑤其實比較想看到田氏能夠辦成。

說白了,田氏撐死了也就帶走幾萬人,他們去的地方是朝鮮半島,別說是對智氏無法再造成威脅,田氏花多少時間才能緩過氣來,還有著許多需要面對的嚴峻難題。

那裡是朝鮮半島啊!一個狹隘又多山地的區域,並且還非常寒冷。

多山地代表著可供開墾的土地就不多,交通的狀況更加可想而知。有點基礎常識都該知道這樣的地形想發展,面臨的難度該是多麼大。

在氣候方面,朝鮮半島十月份左右就開始下雪,一直到來年的三月都還能接著下雪,等於一年十二個月份有近五個月份處在下雪季節氣候。

糟糕的多山地形,再加上一年有五個月份都在下雪,乃至於每年的六月份到到八月份時不時會有颱風來襲。從字面去理解,當地的生存條件就是那麼惡劣。

“原來是南棒,不是北棒……”智瑤既然知道田氏在幹什麼,想要獲得有針對性的情報也就不難了。

直白說,田乞對田氏的控制再怎麼嚴密,恐怕很難讓所有族人接受舉族遷徙的結果。

在事情沒有暴露之前,受於三觀以及思維的約束,田氏的族人不至於主動出賣家族。

可是事情暴露,再加上智氏的各種威逼利誘,直接讓田氏的某些族人跟家族勢不兩立有點難度,從他們嘴巴里瞭解到一些資訊則是難度不大。

如果是朝南半島的南部,氣候會比北部暖和上不少,只是遭到颱風襲擊帶來的破壞會更大一些。

“直接讓田氏滅掉棒子的祖先,好像不是無法接受?”智瑤承認就是這個因素讓自己打算放田氏一馬。

目前智瑤無法做到太多,比如為族裔開拓更大更廣的生存空間,有那麼一支想去異地開拓,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大業,多少是會有一種樂見其成的想法。

這裡是智瑤不瞭解一點,其實歷史上每每中原發生戰亂,屢屢有人漂洋過海去朝鮮半島,以東漢末年和兩晉時期最多。

另外一點,哪怕是倭列島,他們因為“度種”文化的存在,隋唐時期就開始向中原“取種”,兩宋時期最為頻繁,懷孕的倭女回去會被妥善照顧,生出來的孩子不出意外會成為“大名”。

所以是,人種什麼的就是一個情懷,主導採取什麼行為的是文化特性。

相同的人種能夠在面對外敵時有更容易認同並展開合作的基礎,但真要是相同的人種就會各種互助友愛,僅以中原地區來說,哪來那麼頻繁多發的戰亂,是吧?

智瑤願意放田氏走,前提是走之前把該辦的事情辦了。

果然,司馬穰苴見智瑤對田氏舉族跨海遷徙採取放縱的態度,儘管不是完全明白智瑤的想法,思索的方向會根據智瑤的要求進行。

講真話,司馬穰苴儘管是這個時代的高尖端人才之一,受於時代的侷限性,該是不瞭解智瑤的一些思維,還是會覺得莫名其妙。

“復國之餘,田氏如何作為皆不做干涉,乃至給予支援?”司馬穰苴問道。

智瑤頷首。

司馬穰苴沉默了一小會,控制不住好奇,問道:“此是為何?”

智瑤也就稍微講了一下關於族裔開枝散葉的理念。

當然了,不是講的人種,當下說人種很難被認同,乃至於同處諸夏體系下的文化都存在差異。

不過,僅僅是文化上的大致相近,智瑤提到田氏去欺負野人,擴充套件諸夏文化圈的一些理念,還是讓司馬穰苴略略能夠聽懂。

在司馬穰苴的想法中,認為智瑤更多是遵從存亡續絕的既定遊戲規則。

智瑤從跟司馬穰苴的對話中明白對方還是沒有理解,索性也就不再多講了。

“我家現在不適合全面佔領齊國。吳國也啟動大工程,夫差有可能北上嗎?”智瑤覺得自己需要注意的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