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屋山朝北就是代國的勢力範圍,當地以平原地形為主,卻不是那種完全平整的環境,其實還是會有不少坡地。

一條溪流的邊上有著看上去密密麻麻的營帳,看款式營帳有些複雜,能看出大多數的營帳就是晉國的款式。

這個看上去約有一萬多人的營地,它就是趙氏目前的主要力量之一。

趙毋恤當前是北遷趙氏的領導者,他將約七萬趙人分成了二十多個部分,人數最多的就是夏屋山北面的這一座營地,其餘則是分散在水草豐美的其它區域。

如果說現在半遊牧半農耕的國家不少,又以秦國的遊牧族裔最多,那麼趙氏就是全面進入到遊牧時代。

看起來還真是歷史給晉國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曾經遊牧化的狐氏迴歸晉國追求定居農耕化,倒是離國的趙氏已經將家族全面遊牧化了。

“羅韓王方走?”趙獲沒有了雍容與乾淨,看上去比較邋遢。

其實,趙毋恤儘管很精心地拾到,看上去不免有了胡化的特徵。

例如說,氣候剛剛轉暖,長期居住在野外不免還是需要抵禦冷風,身上該不該擁有更多保暖的衣物?

講道理,再多的布料穿在身上,該是無法抵禦寒冷就是辦不到,穿上一些動物皮毛做的掛件也就成了保暖的一種方法了。

動物的皮毛有那層皮,一般就是有將風阻攔的效果,再有一條皮草做的圍脖,保暖效果絕對遠超布料。

以趙氏當下的困頓,他們不想在風餐露宿中損失太多人口,衣著胡化是沒有選擇中的選擇。

趙毋恤嘴角扯了一下。

諸夏那邊目前有三位王,周天子是絕大多數諸侯的共主;楚國第二個稱王也得到部分諸侯的承認;第三個稱王的吳國一開始算是瞎胡鬧,後來硬生生是讓一些諸侯也承認了。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對不對?曾經的晉國想要打得楚國去掉王號,偏偏周天子沒少給晉國搗亂,只是也不能怪周王室,誰讓晉國攔截了諸侯給周天子的進貢呢?

在數十年的時間之中,晉國成了諸侯進貢的物件,展開了自己的霸主基業,也就開啟了所謂禮崩樂壞的時代。

晉國和楚國打了百多年,搞了個兩敗俱傷的下場,結果被吳國佔了大便宜,只是因為最終還是沒有角逐出真正的霸主,列國其實是狠狠地鬆了一口氣,不用必須給誰進貢。

趙毋恤自嘲地笑著說道:“今日,毋恤為趙王矣。”

遊牧族群現在無比拉垮,幾千人的部落就敢稱王,搞得王號在他們群體中根本就不值錢。

他們這種王當然是一種草頭王,一般會再冠上自己部落的名字,像什麼羅韓王就是其一。

“趙王?或將有此一日。”趙獲說道。

幾千人的部落就稱王,代國都能作為一個王國,憑什麼趙氏不能稱王呢?

代國確確實實也關起門來自號為王,他們在跟諸夏體系的列國交流時又會變成一個子爵國,很是有點當初吳國在玩的套路。

趙毋恤搖了搖頭,說道:“智氏復出,騎兵遠襲羅韓部。”

夏屋山往北是代國的勢力範圍。

句注山往北則是樓煩各部落的勢力範圍。

樓煩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他們就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差別在於當前沒有一個總首領,以後所有部落臣服在一個部落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