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閽衛就是程宵。他在趙獲之後成為下一任閽衛,對他和程氏是好事,對智氏也是好壞參半吧。

好的是能夠更輕易掌握晉君鑿的一舉一動,想動手非常便利。至於挾國君以令晉國?真的去幹,智氏的損失會更多。

說到底,晉國早不是集權制,智氏先恢復國君的權威,才能利用國君乾點什麼;智氏真的想用國君做點什麼,不用時時刻刻控制住,其實也能辦成。

所以,給自己增加遊戲難度那種事情,為什麼要做呢?

壞處則是一旦晉君鑿有個什麼不好,智氏肯定要付相關責任。

另外一點好處,程宵擔任閽衛可以記錄或控制宮城往來人員。

在晉君權柄完整且能使用的歲月,擔任閽衛的人不是公族便是有近親血緣關係的人;後來……,應該是從韓起擔任“元戎”那一代,原有的規則被打破了。

打破的規則不止是閽衛由誰擔任,還有對外獲取收穫對國君的分潤。

舊有規則之下,對外獲取收穫需要分潤給國君從兩成到四成不固定,看需要付出分潤的家族怎麼爭取。

以前國君是用近臣,後來變成用寵臣,到晉厲公那一代的胥童有機會搞事情,其實就是因為胥童利用了晉厲公給予的一些權柄,不然全面衰弱的胥氏怎麼跟郤氏掰腕子。

取得收穫分潤給國君的規則是在士鞅擔任“元戎”時期出現改變,他總能找到藉口私吞,有瑕疵也會用範氏強橫的實力磨平,無法用語言解決,物理方式就用上了。

有那麼一件事情,趙鞅口口聲聲要增強晉定公的權威,有什麼比該給的就給更有說服力呢。

光有身份,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身份帶來的權威怎麼施展?

趙氏屢屢征討衛國,有了收穫都是送往“晉陽”那邊,晉定公一根毛都沒有拿到。

或許是趙鞅認為趙氏更加強大才能更好的為晉定公服務?誰知道呢。

智瑤從不覺得智氏有絲毫的資源可以被揮霍或浪費,一些維持互相體面的物資則是不能省。

為什麼趙鞅在晉國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名聲?不止是殺了送上門的趙午,其實就是平時太多事情一塊積累起來的。

智氏一樣在南征北戰,乃至於都已經滅了四個國家,國外的名聲不論,國內的名聲再怎麼都不是完全負面。

只要有人參與到智氏對外征戰,無論功勞大小一定會得到自己的那一份,應該給國君的分潤再少也是有。這個就是智氏名聲不差的主要原因,跟智氏的某個誰是好人,智氏有沒有誰幹了什麼囂張跋扈的事情關係不大。

一個家族夠大,不可能沒有出現歪瓜裂棗,即便不是沒事找事,源於家族真的非常強大,少不得處理事情時會表現得更強勢一些。僅是強勢這一方面,好些與之接觸的人就能視之為在進行挑釁了。

“宮城無事罷?”智瑤問道。

智申用著比較奇怪的表情說道:“無事。”

這讓智瑤見了感到奇怪,又無法判斷智申是因為智開調皮揪住鬍子造成,還是晉君鑿搞了什麼么蛾子。

智瑤也開始在蓄鬚了。

老智家沒有繞腮胡的基因,就是下巴一小撮的鬍鬚。

另外,說到底智瑤還年輕,蓄鬚也就稀鬆那麼一點,著實是不成規模,幾近等同於蓄了個寂寞。

智申被智開揪著沒多少的鬍子,疼得一張臉皺得跟什麼似得,看上去卻是樂在其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