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智瑤也沒有故意為難狐解的意思,以平常的方式相處而已。

他們那些算是老一輩的人,平時有什麼事情都是找同輩交流,萬不得已才輪到智瑤上場。

別說,比起跟智瑤交流,他們更樂意找智申。

沒法子,智申幾乎從來不拿主意,跟誰都是模擬兩可,後面再找智瑤真正確定一件什麼事。

後面,智瑤回到家宅,向智申請安的時候,智申果然就提到了狐解為什麼在韓氏那邊的相關事情。

“如此說來,韓氏與使韓氏充任輔騎?”智瑤問道。

智申一陣愕然,笑罵道:“不可如此說事。”

而這時,芬嬴帶著智開,自然少不得那幾個媵一起過來了。

他們沒有呼啦啦一群人直接進來,遠遠地行禮問候,待在走廊上逗孩子玩。

其實呢,芬嬴是可以直接進來的,包括智開這孩子,只是沒有那麼做。

自從趙氏在晉國除名之後,芬嬴其實有出現了一些改變。

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孃家那麼不幸,夫家在其中扮演著一些角色,作為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怎麼可能完全無動於衷呢?

當然了,目前貴族的女兒得到的教育,她們不能因為夫家跟孃家發生了什麼事,做出傷害夫家的事情。

不獨一兩個家庭是那種教育,所有家族的教育方式都是相同。

簡單一些的說,春秋時期的兼併還不是特別殘酷,死傷肯定是在所難免,斬盡殺絕則是少有,哪怕嫁出去的女兒能多少照顧一下敗北的孃家,是不是都不該與夫家鬧得最後的情分都沒有呢?

如果發生那種被親人夾在中間的事情,作為當事人絕對最不好受。

一般情況下,幹得出針對妻子孃家事的人,不會在乎妻子的感情就是了。

而像封建王朝之間的互相鬥爭,很多時候其實是一種身不由己,不以願不願意為主觀,更多是被時局給裹挾的。

以前478年的時代,夫妻的相處關係還算簡單,遠沒有更後面那麼複雜。

而一家之中妻,她的權力非常大,有沒有能力,或者樂不樂意將妻的權力發揮出來才是關鍵。這個就跟一國之君明明有名正言順的權力,有沒有能力去名正言順使用的道理是一樣的。

有那麼一個事實也不能忽視,妻有多少權力跟孃家的狀況息息相關,別說其它別的,孃家實力越強,想要囂張跋扈就更有底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道理。

智瑤當然看到了芬嬴、智開等一群人,看著看著一時間竟然看得有些入神。

講實話,智瑤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同樣也不是合格的父親,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少,尤其是智開過了週歲之後,一年到頭不是前往巡視某地,便是率軍在外出徵。

智申抬手對著智開招了招。

已經三週歲的智開看到了就邁著小腿快步跑向智申了。

“大父!”

奶裡奶氣的童音聽著會令人酥酥軟軟,反正智申笑得整個人都酥了。

這個“大父”就是爺爺的意思,小孩子都是這麼稱呼,長大一些也能改口叫祖父。

當然,怎麼稱呼都是因地而異,各地都有自己不同的習俗。

智瑤安安靜靜看著智申在逗弄智開,一雙藏在袖中的手,手指在無意識地不斷扣著。

這一瞬間智瑤其實想到了挺多,曾經想過了無數次的畫面,再一次浮現在腦海之中。

智瑤知道應該儘量抽出時間與親人相處,奈何魚與熊掌不是那麼好兼得。

這麼說吧?除非是坐享其成,要不然越是成功的人,他們其實會更加忙碌。

那種看上去有錢又閒的人,要麼是歲數大到退休;不然就是生意失敗之後,失去絕大部分財產卻還遠比普通人有錢的人,他們的孤寂不是誰都看得懂。

智瑤不止一次想過某天帶著智開前往某個高處,瞭望著大好河山,再驕傲地講一句“這是朕為你打下江山”之類的話。

現在,孩子似乎連父親都認不出來了?

這叫什麼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