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是時候有新的動作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樣是兩章連發,為了求月票,提前更新了。所以,親們,保底月票給作者菌吧?
……………正…………文……………
一再面臨變故,尤其是短暫三五年內換了三任國君,其中的兩名國君還是遭到弒殺,齊國從上層結構其實已經崩潰了。
如果沒有外力去幹擾齊國,或者干擾的力度不夠大,他們還能用時間來平復那些混亂,再建立起一套上層結構出來。比較要命的是對齊國來說,他們缺的恰恰就是時間。
齊君頑以及追隨者坐視,乃至於幫助智氏佔領濟水上游,一來是他們清楚自己需要獲得智氏的支援和扶持,再來就是現在的齊國根本沒有能力抵抗智氏。
說到底就是齊國人心亂了,再加上實力不允許,他們一再猶豫和糾結之後,選了一個傷害最小,乃至於有可能挽回的辦法而已。
實力全面不如人,面對外部一再妥協會打擊內部的人心,不那麼選擇又要馬上面臨更惡劣的下場,領導當起來就會顯得那麼裡外不是人。
歷史上不少人遭遇過這種困境,取決於他們日後到底能不能扭轉乾坤,成功了自然就是臥薪嚐膽,失敗了則要成為李中堂。
什麼不以成敗論英雄?假的!
時間一直在流逝,只有一項道理永存。那就是,成功者做了什麼都是對的,失敗者再怎麼努力終究都是一名失敗者。
可能齊君頑等人沒有將道理想得那麼透徹,他們真心認為智氏或其他哪個外部入侵者不是首要大敵,真正會造成致命結果的是形成實際割據的田氏。
“助力齊國成軍?此事自是可也。”智瑤一口答應了下來。
以為誰都能玩得動晉國的軍隊大編制嗎?首先要國中的“士”、“徒”和“羨”足夠多,要不然光有大編制沒有合格的兵源,有什麼用嘛。
哪怕是以前,也就是在齊國霸業衰弱之後,又處在齊國重新崛起的階段,他們的軍隊想要改革成為大編制,就實而言難度方面還是不小。
齊國的人口最多時,約是兩百萬左右?
他們吞併萊國,一下增加了原有疆土的一倍!
真的,萊國的勢力範圍不比齊國小,齊國兼併萊國的行動很迅速和簡單,沒有遭到萊國多麼強有力的抵抗,僅是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兼併。
這裡是齊國跟楚國學了一些招術,他們還玩了自己的新花樣。
什麼情況呢?
某一任齊君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現任的萊君,隨後又花了一二十年的時間滲透萊國的高層,果子成熟了一伸手就摘下來了。
所以,先嫁誰過去,再翻臉不認人,騙來自己的地盤幹掉,齊國的姜姓呂氏比嬴姓趙氏使用這招的時間更早。
不知道趙毋恤是不是拾人牙慧?反正齊國在兼併萊國的諸項行動中,能夠看到楚國的很多操作手法。
以目前齊君頑的基本盤,哪怕是得到晉國的允許,他們能組建起規模多大的軍隊?
齊國一再內亂,尤其是先跟吳軍在“艾陵”玩了一場大的,後面又內亂不止,他們的好多公族都成了光桿,沒人的同時還沒有財帛,主要是沒人的問題最嚴重。
齊君頑說道:“有一事需晉卿鼎力相助。”
按照他們的意思,濟水上游的齊國貴族,包括擁有成為士兵資格的群體,他們應該納入齊國的範圍之內。
當然,那一批人可以遷徙,土地以及普通的黎庶則是歸於智氏所有。
智瑤聽得一再眨眼睛,做出正在思索的模樣。
這一下,齊國君臣變得很緊張,深怕會遭到智瑤的拒絕。
目前歸在齊君頑統治範圍內的地方,大約縮水了五分之三左右,比較集中在沂水附近。
濟水周邊落到了智氏手裡,其中包括了“臨淄”這一座齊國的都城。
東萊則是有田氏進行實際割據,聽說田氏還有了搞借殼上市的跡象,要在東萊復立陳國。
齊國君臣肯定不想失去“臨淄”這一座都城,原先作為行政中心是一點,更重要的是齊國曆代先君的陵墓就在那邊啊!
還是那一個問題,齊國現在非但不能跟智氏徹底翻臉,還要藉助智氏的力量消滅田氏奪回東萊,關於“臨淄”的歸屬權只能暫時模糊處理了。
雖然沒有“曲線救國”這個成語,齊君頑等人也沒有清晰的認知,一些行事作為卻是在走那樣的路線。
當然了,委曲求全是一定的事情,他們也知道那麼做不對,奈何就是勢比人強呢?
良久之後,智瑤開口說道:“自可來去,我必不阻擾。”
換句話來說,有想留在智氏的齊國貴族以及擁有成為士兵的群體,齊國君臣也不能以道德層次進行攻擊。
齊君頑喜形於色,道謝卻是不可能道謝的。
即便是齊君頑道謝,反正智瑤也不會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