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高超到令人仰止的手段(第1/2頁)
章節報錯
事實證明民夫應徵真的不用自帶乾糧,出村之初吃的是村長事先準備好的的糧食,到了集結地點則是吃軍營裡的大鍋飯。
村長拿出的糧食來自周邊的城池,城邑又是得到了中樞的分配。這是一個大工程,很考驗智氏管理體系。
僅是應徵吃公家糧食這一點,智氏就體現出了與其他家族和國家的與眾不同。
要知道一點,以當前年代的生產力來說,一斗糧食極可能在某個時段成為救命糧,出門需要帶的糧食可不止一斗,會對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一種雪上加霜的效果。
“速速起身!”
“以舊日之樣列隊,待灌指示。”
“今日,主有賞賜,亦為疆場無有誤傷。”
幹嘛呢?
其實對智氏來說是做慣了的事情,也就是為徵召而來的民夫發放統一的衣服。
類似的事情已經在智氏發生太多次了,成為一件再平常不過的操作。
只是呢?每一個首次經歷這種事情的人,他們真的很難相信頭上的統治者竟然不是一味地索取,能幹出這種漏出除了必需品之外的好處。
眾多剛剛歸入智氏統治之下的人,他們在村子裡就已經被教導怎麼排隊,不止一個人因為不守紀律被抽過,反覆抽到能夠聽從指示。
所以,排隊這種事情,歸入智氏統治下的齊人……,不,他們現在是新智人,真的不會陌生,並且還因為幫忙維持秩序能得到獎賞。可能是口頭的讚賞,也能是價值不大的物資獎勵,總之做了好事必有所得。
當然了,做錯了事情也會遭到相應的處罰,什麼是錯事自然以智氏公佈的法度為準,再來就是法度之外公認的道德標準了。
因為識字率的關係,自然需要有人不厭其煩地反覆朗讀,遇到提問也要及時做出解答。
不是每一座智氏的村莊都有那麼一個人,其實是城邑有專門的團隊,他們除了在城邑普及智氏法度之外,會分批下鄉做普及的事業。
因為是要將法度普及開來的關係,成法自然不能太複雜,普通人得到的律法普及版本是這一版,其餘人會是另一版。
畢竟,普通人會觸犯的律法也就那些,不是普通人可能會觸犯的律法又是另外那些,跟貴族階層會觸犯的法度幾乎不會重合之下,文盲的吸收能力有限,自然是簡約和簡單最重要了。
搞不同標準這種事情在現代會是歧視,然而在當前年代卻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普及方法。
有一點不得不提到,也就是當下在律法普及這件事情上,哪怕威望大如智瑤也沒有辦法無視貴族階層的感受,區別對待其實是在保證律法得以順利推行。
需要知道一點,也就是“禮不下庶人”一開始是怎麼回事。說白了就是普通人沒有資格受到與貴族同等的待遇,宗周的“禮”其實就是一套法律,用來約束貴族的法律,哪怕是約束的玩意,其餘階層有什麼資格享受到?
排隊的人,他們已經知道能夠領到衣服,沒有真正到手之前還是會半信半疑。一切只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平白無故獲得過這樣的好處。
灌不需要排隊,他像是每一個帶隊過來的村長那樣,行走在自己管束的佇列邊上,不厭其煩地解釋為什麼要發放衣服的用意。
公開的說法是統一制服有益不出現誤傷。這一套說法成立,進入交戰範圍本身就是依靠制服來辨認敵我的一種最簡單方式。
事實上也是那樣,不可能所有人都互相認識,看臉辨認陣營除非是長相各異或膚色不同的種族之戰了。
有一個原因,包括灌這種村長在內的很多人並沒有被告知。
統一制服有利於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是哪個陣營的人,並且還在無時無刻潛移默化地增加歸屬感。
人啊,不就是歸屬感在決定立場,思想上又決定遭遇了什麼事情將做出哪種抉擇嗎?
領到衣服的人有點發愣,他們得到了兩套款式一樣的制服,說是便於換洗。
衣服當然是麻衣,質量其實比各個家庭自己做的好很多,就是大小不一定合身。
各自回到駐地。
灌讓青壯們換上剛到手的制服,眼睛裡有了之前沒有的神采。
統一的制服讓他們將共同歸屬於一個團體的事實,用可以看到的方式展現出來,要說看到一幕心境不會出現變化,又怎麼可能呢?
“可惜了,不會發放武器,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