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就是找晉國報仇,不單獨是找智氏。

在趙毋恤看來,晉國的其餘家族都對趙氏動手,趙氏的仇人就是晉國,不是單獨某個家族。

當然,趙毋恤的認知之中,報仇可以一個一個慢慢來,過程中利用哪個家族去打那個家族完全是可以的事情,不一定需要所有家族在同一時間進行清算。

局勢進展到這一步,趙毋恤最大的奢望就是智氏和魏氏沒有看上去那麼和諧,期望用扛住智氏來展現出趙氏的實力,再去接觸魏氏或智氏,挑撥也好,其它事情也罷,總之就是拉一家打一家來儲存自己。

也就是趙毋恤面臨惡劣局面還能有那麼多辦法,換作是其餘人的話,要麼抵抗到至死方休,不然想的是儘早跑路,哪能有那麼多彎彎繞繞呢。

“智軍以何人為將,何人為佐?”趙毋恤問道。

這事吧?輪到敵軍到了眼皮子底下還不知道,真不是什麼太搞笑的事情。

畢竟,當前年代的資訊傳遞速度也就那樣,並且不去主動探知,或者主動探知都不是那麼好查明。

姑布子卿知道應該派出使者前往智氏大軍那邊了。

使者去了能夠知道那支大軍統帥是誰,還能依靠認人來知道都是誰在軍中,甚至可以侮辱對方,使得對方抓狂放棄原有計劃。

很快,使者出發,不到一天的時間再次返回,給出對面大軍的主將是智徐吾,軍佐是孫武的訊息。

“孫子?”趙毋恤當然知道孫武是誰,只不過剛知道孫武竟然效力智氏了。

趙毋恤呢喃道:“先有陽虎,後有孫武,智氏圖謀甚大……”

陽虎名聲差,能力方面則是不應該受到質疑。

孫武的名聲極大,沒人會懷疑他的能力。

姑布子卿說道:“齊國宿將田穰苴亦在智氏效力。”

這一下讓趙毋恤羨慕得臉部扭曲。

一樣都是大家族的開局,發展方面更是相同的急切,怎麼在趙氏這邊就是諸事不順,輪到智氏那邊就各種獲利和收攏人才呢?

知道智氏的主將和軍佐都是誰,一下子讓趙毋恤心裡感到極度不安了。

智徐吾沒什麼好說的,無非就是一個沒腦子的戰將罷了。

有孫武就不一樣了!

面對一個能將樣玩出花的人,趙毋恤沒有那個自信玩手段能不被事先察覺,想要依靠死守來消耗智氏兵力這種事情肯定辦不到,其它的盤算也有點懸了。

後續,趙毋恤再次派出使者,乾的是用侮辱的行為來刺激,想要激怒對方,再讓對方來攻打。

結果是什麼?趙氏派去的使者很乾脆被殺掉,智氏的大軍仍舊停駐在原地,絲毫沒有開進到“晉陽”並實施攻打的跡象。

更後面有訊息陸陸續續傳回來,魏氏很輕易就奪佔了“採桑”那邊的三座城邑,隨後著手攻打“趙”地;狐氏和鍾氏拿下“臺谷”之後沒有撤軍,留在當地清剿不服。

直至半個月之後,趙毋恤召集決策層開會,會後趙氏開始有了新動作。

他們做出來的舉動是派出一支部隊向北而去,乾的事情是尋找當地的智氏部隊交戰,看似要保證北邊的可通行路線。

“如此仍不與我交兵,我等奔北入代!”趙毋恤說道。

他們因為有糧食不足這個致命的弱點,壓根就是沒有多餘的選擇,拖到最後只會是自行潰敗,或是乾脆弄出人吃人的慘劇。

姑布子卿是全盤知曉趙毋恤在做什麼盤算的人,聞言想道:“你擺出首戰即決戰的架勢,本來就是為了迷惑智氏,想要的是轉進代國再竊國,可不要騙人把自己給繞進去了。”

既然趙毋恤一開始就是做那樣的盤算,為什麼要多演這麼一出?這個就是所謂的虛虛實實了呀。

在“晉陽”這邊擺出死守的架勢,說不定能嚇住智氏,對吧?

趙氏還在分別聯絡智氏、魏氏、狐氏、鍾氏和韓氏,能取得什麼效果最好,不能也就是試一試而已。

目前趙毋恤最怕的是圖謀被事先察覺,不血戰一戰削弱北上的智氏所部,趙氏哪怕是向北轉進到代國,怕不是要被追殺過去,搞到最後趙氏再一次給智氏做嫁衣,連帶代國一塊被智氏給吞掉。

玩計謀,玩到讓自己進退維谷的地步,算是趙毋恤倒黴地碰上孫武,有點被孫武的名頭嚇得舉棋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