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佈局這玩意,我擅長啊!(第1/2頁)
章節報錯
絕對不是智瑤在當什麼謎語人,真實情況就是那麼一回事,智氏能夠選擇要不要打內戰,其餘家族同樣可以。
就實而言,目下打內戰會讓很多家族措手不及,只有幕後者會提前做一些準備,一旦內戰開打肯定是對事先有準備的人更加有利,說不得短時間內可以得到極大擴張,能夠將優勢持續多久看的是其餘家族的反應多快了。
智氏明年要繼續執行東進計劃,駐紮在“譚”地的兩個“師”對付齊國,需要再出動兩到三個“師”先討伐魯國,隨後再對衛國進行兩面夾擊。
為什麼是先打魯國?為了符合道義,也是對襲擊衛國有足夠的突然性。
畢竟是魯國的賠禮中出現的禮器,哪怕不是魯國疏忽造成,智氏打魯國誰都無法說出什麼不是來。
至於說對衛國的突然性,智氏先打魯國再公佈禮器是路過衛國時被加塞,本身就顯得挺突然,並且很難給衛國用來辯解的時間,屆時打魯國的智氏所部和本土的智氏其他軍隊進行夾擊,衛國估計沒什麼解釋的機會了。
說白了,禮器是誰放的已經不重要,變成了智氏用來東征西討的一個工具。主謀一天沒有跳出來或被找到的話,智氏就能一再用類似的說法南征北戰,其他家族或國家想說不是自己乾的,幫智氏先把誰幹的找出來唄。
智氏還有一個大殺器,父子倆遭到刺殺,沒有被得逞就是一件好事。
從今以後,智氏可以不再那麼低調,自然也不至於多麼囂張跋扈,手裡就捏著一個大殺器,幾乎是想打誰都能打誰了。
“新軍為三‘旅’,不可超也!”智瑤著實沒想到自己老爹有天也會那麼激進。
所以,是個什麼情況? 剛才智申急匆匆來找智瑤,提到或許應該將新軍擴增到一個“師”的數量,也就是七千五百名戰兵。
不要看一個“師”只比三個“旅”多出三千名戰兵,以目前的生產力,再加上可選兵源的替代,裡面的道道真太多了!
智瑤看到智申一臉錯愕,說道:“我家三‘旅’新軍,孩兒為其所獲絞盡腦汁。不如此,噩災至也!”
這一下,智瑤真的需要好好跟智申談一談什麼叫良性經濟,再來就是智氏內部的一些改革。
首先,智瑤無法大肆無償分配土地給所有人。為什麼會這樣,不再重複闡述。
智氏新軍也註定了一件事情,不能讓他們成為“存在部隊”,說白了就是時不時就要拉出去作戰,一來是保證戰鬥力,再來是建立將士們取得額外收穫的渠道。
關於不能隨意加恩賞賜這一項,上一次智瑤已經跟智申講得很透徹,壓根就不用再多說。
怎麼去解決新軍的財政困難,無法劫掠齊國,本來是想安排去劫掠異族,後來智瑤深入思考覺得並不合適。
軍功制度的建立是會讓軍隊變成禽獸沒錯,手裡的武器最好還是少揮向黎庶,正兒八經地與敵軍作戰,再取得戰利品的分潤或賞賜,其實才是正途。
智申聽懂了,是真的完全搞懂,不是以前的半懂不懂。
“我家難有止戈之日也!”智申談不上什麼害怕,多少則是納悶以後沒敵人了可要怎麼辦。
智瑤說道:“十數年,抑或數十年,無此憂慮。”
其實,到後面新軍會變成特例,大概就是一支守衛王室的絕對精銳,無論是以家族模式還是國家模式開啟戰端,徵召的還會是“士”、“徒”、“羨”,或是以後全民皆兵青壯構成的兵源。
因此,智瑤從來沒有想過將新軍的規模擴增得太誇張,目前三個“旅”的兵力,以後可能到一萬左右就頂天了。
而現在他們被稱呼為“新軍”,以後絕對會換個名字,新軍就變成了其它部隊的名稱,真正的精銳該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番號。
到了秋季中旬,天上開始在飄下雪花。
智氏父子倆遭到刺殺的事情在“新田”的“熱度”在一個多月後開始降低下去,其餘區域則是根據收到訊息的快慢,引發新的“熱度”。
刺殺?這種事情要是發生在吳國或是越國,大事肯定是一件大事,只是兩國的人會很習慣,誰被刺殺死會談論比較長的時間,遭到刺殺又沒有死亡則可能半個月就沒人當作談資了。
因為出現了不該出現的禮器,後繼再有兩次刺殺,很難不會使得人們多加聯想。有一致的結論就是魯國明年一定會倒黴,原因是禮器出現在魯國的賠禮之中。
“如攻魯,我家可出兩‘師’之兵。”魏駒近期經常會到智氏家宅。
進入到冬季,智氏這邊備戰的相關舉動還是沒有停下來,誰都能看出明年會大動干戈。
魏駒那麼說,有一些試探的成份。
本來吧,魏駒應該跟智申講這事。這個是哪怕智氏由智瑤做主,真正的家主卻是智申,並且智申還是“元戎”來著。
問題是近期智申染上了風寒,嚴重倒是不太嚴重,能不會客則是不適合接待客人的。
老智家的嫡出,年紀大了好像都有到了冬季就會生病的毛病?以前的智躒是這樣,到了智申又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