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與楚國下一任令尹的會面(第2/3頁)
章節報錯
足下?倒不是什麼蔑稱, 只是稱呼的更換, 充分展示出了向戎的情緒變幻。
智瑤笑著說道:“我聞‘新鄭’乃是堅城,但凡仍有持戈之士,絕無陷落可能。我亦聞楚軍困‘長葛’,白公率五萬楚兵北上,不日將至‘新鄭’。足下以為我此時往‘新鄭’於鄭有利,抑或有害?”
以常理來說,晉國跟楚國結盟的可能性無限小。這是雙方打了近百年,無數陣亡將士的鮮血匯聚成為湖泊,屍骨可以堆積成為高山,構成的無形障礙。
有點眼光的人還需要明白一點,晉國和楚國的底蘊都不差,可能晉國的底蘊會更足一些,雙方的國祚健在,沒有遭到毀滅性的削弱,兩者都不會去忽視對方,註定會心懷無比的警惕。
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解讀方式,其實就是一種冷戰思維,只有一方的國祚不復存在,事情才會得到了結。
要不然哪怕有一方虛弱到隨時能夠倒下,可能存在虛情假意的友好,結盟什麼的根本別想,不斷地遏制再遏制,想著抓緊時間弄死對方才顯得更為真實。
向戎瞬間有了非常多的想法,一時半會腦子變得有些混亂。
這一支晉軍去“新鄭”會攻城嗎?看他們軍隊的規模,似乎可能性不是那麼大。
鄭國獨自面對楚軍,以“新鄭”的城防設施強度,老實說不是那麼害怕會淪陷,遭到敵軍攻到都城丟臉又打擊士氣罷了,再則就是其它地方蒙受的損失。
晉國現在跟楚國大舉開戰的機率很小,小打小鬧在三年前就已經打了一場,有言語上的衝突在“新鄭”城外爆發衝突比較有可能。
並且,哪怕晉軍和楚軍沒有打起來,或是晉軍表示友好,還是會讓楚軍帶著不低的警惕心理。
事實就是,情況已經那麼糟糕,多一支軍隊到“新鄭”周邊,還是晉國的軍隊,好像能夠對楚軍起到牽制作用啊?
“我必須馬上派人回到都城向上君稟告!”向戎拿定了主意。
谷餃
至於晉軍是不是要去‘新鄭’,其實並不是鄭國所能左右,過多糾纏在上次已經有教訓,才會讓向戎在這一次會面時極力忍耐。
“我往‘新鄭’,可將攻城?”鍾武問道。
智瑤被問得一愣,反應過來笑著說道:“來‘清’亦無攻城之念,奈何此地眾家熱情?”
“……”鍾武竟然無言以對。
總得來說,他們這一次跟過來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損失,幾個卿位家族分潤分潤起碼能得到一萬以上的人口,說不定能往兩萬的數量靠攏。
趙氏拿五百戶衛人……大概也就三千多人,反正就是以邯鄲趙拒不歸還為藉口,先弄死了上門的趙午,又無比堅定地滅掉邯鄲趙,足以說明都注意到從外面搞到人口的重要性。
曾經的趙鞅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威望?還不是帶著各個家族一再攻打衛國,再將好處給分潤出去。
趙鞅前前後後分潤給各個家族的人口,算起來還沒有智瑤帶著他們來鄭國遊蕩一圈多,不是兩者的能力差別太大,純粹是智瑤碰上了好時候又能抓住時機。
必須承認的是機會常有,能不能抓住就是另外一回事。
碰上了好機會又能抓住,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區別。
在“清”的本地貴族歡送下,智瑤帶著晉軍離開。
歡送?還真的就是歡送,只差跳儺舞表示態度了。
儺舞這玩意,要麼是極度正式的場合使用,不然就是詛咒人,鄭人如果用儺舞歡送晉軍必定是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