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誰是幕後者?(第1/3頁)
章節報錯
“長期以往,國人以瑤執鞭所向,乃是必然。”
韓庚說的是為馬首是瞻。
而“馬首是瞻”是中行偃給創造出來,算是晉國曆史的一部分。
國人就是能夠納賦的群體,其中包括貴族。
他們這一趟到鄭國收穫極大,除了人口和物資上的戰利品之外,幾個有新軍的家族也得到了歷練。
對魏氏和韓氏來說,檢驗新軍很有意義,美中不足的是楚軍素質比較一般,無法給予新軍更多的壓力。
這麼看好像是得了便宜在賣乖,然而真不是這麼一回事。
新軍無法遭遇同等實力的強軍,固然是能夠進行檢驗,可是並不徹底。
一直強軍要是長期打弱雞,慢慢強軍也會變成弱雞,類似的道理晉國各個老牌卿位家族早就洞悉了。
恰恰是因為能夠掌握晉國命運的卿位家族足夠清醒,才會沒有在眾諸侯開始各種擺爛中沉淪。
趙伯魯知道韓庚在擔心什麼,說道:“瑤雖常有異舉,何時害過我等?”
這一點韓庚必須承認,以他們的認知觀察下來,長久以來智瑤的一些舉動還真沒有主動去坑害過誰。
當然,也可能是他們沒有發現,更可能是他們的目光不夠長遠,並不是智瑤沒有幹出一些對他們有害的行為。
韓庚說出一個事實,道:“智氏獨強,不可不防。”
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對不對?
一時間能夠和平相處,不代表沒有爆發衝突的可能性。
再則說了,弱小本身就是原罪,將自身的安全寄望於強者的仁慈,著實是太蠢了。
趙伯魯陷入了沉默。
一些道理該懂的都懂,可是實力不濟之下基本沒有什麼卵用。
“我知此時當與瑤友善。
然,些許準備不可不做。”韓庚說道。
也就是韓氏跟趙氏長期友好,目前更需要抱團取暖,再來是韓庚害怕趙伯魯太過憨厚,要不然這些事情本不該由韓庚來開口提醒趙伯魯的。
話說到這份上,趙伯魯需要有所表示,說道:“毋恤與子卿亦是如此說法,伯魯自當勉勵。”
自強啊,永遠是一件絕對正確的事情。
只不過,趙伯魯不是那麼理解韓庚對智瑤防備心怎麼突然變得那麼強,不該說和不能說的話從嘴巴里一再冒出來。
其實就是韓庚被魏氏新軍展現出來的戰鬥力嚇到,再來跟趙氏家臣陽虎私下會面韓不信談的一些話有關。
魏氏強大關智氏什麼事?這個要提到魏氏跟智氏置換封地後跟韓氏存在的可能衝突點。
要怎麼說呢?沒有置換封地,韓氏會被魏氏和智氏夾著,看著好像更危險。事情卻不是那麼一回事,三方鼎立其實會安全一些,牽扯到的大概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那一套。
韓氏的一些族人和家臣一再研究表明,智氏跟魏氏置換封地,可能是想讓魏氏針對韓氏,處在一旁的智氏再當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