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兩件大事!(第1/3頁)
章節報錯
現在楚國、吳國和越國挺有意思,尤其是吳國和越國的中高層充斥著太多的楚人,導致三國的競爭和征戰基本是楚人之間的較量。
在更久的後面,中原列國的鬥爭也會發生相似的狀況,搞來搞去要麼是衛國人在較量,不然就是魏國人之間的較量。這是衛國和魏國都留不下本國的人才,使得他們外出尋求發展去了。
冬季之前, 外出的智申等人回到“新田”。
總得來說,今次晉國干涉宋國的事件辦得不好不壞,沒有讓宋國成功將曹國完全吞下,晉國在得到衛國和魯國的更加靠攏之後彌補了某些不足。
因為晉國並沒有對宋國大打出手,其實也讓宋國沒有徹底地倒向吳國。僅是這點對晉國來說就極好了。
剛剛回到都城的幾位“卿”沒有可能馬上投入各項工作,怎麼都要喘息上一段時間,一晃也就進入了冬季。
時間過得真是太快了!
智氏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順利的話將在明年到期,有沒有將計劃完整地實現, 光是看各種報告也就只是報告而已,還是需要智申和智瑤親自過去查驗。
那是明年的春暖花開之後的事情了,也就是智瑤會在“新田”貓一個冬天。
到了明年,智瑤已經二十二歲,是時候舉行加冠禮了。
因為智氏的強大,作為下一任智氏家主的智瑤,他的加冠禮肯定要往隆重了辦,少不得邀請國內有頭有臉的人物到場見證, 列國足夠份量的人也會提前進行邀請。
類似的情況發生在趙伯魯、韓庚和魏駒身上,他們的加冠禮都辦得很隆重,只是韓庚舉行加冠禮期間的晉國情況有點糟糕, 沒有來自列國夠分量的貴族觀禮。
晉國卿位家族的歷史都很悠久,以前還負責對某國的邦交,每每家族繼承人舉行觀禮,一定會邀請列國的人觀禮, 一來是收一筆禮物, 更重要的是一種權力的繼承。
說白了, 無非就是正告某些人, 以後該唯誰馬首是瞻。
如果按照正常情況,智瑤舉行完加冠禮的不久,他跟芬嬴的婚禮也該舉行了。
問題是,芬嬴還在守喪階段,還需要一年多的時間才算脫離守喪期。
在這一點上,誰都不願意碰上,關鍵就是給碰上了。
“叔父辭卿位,讓於伯魯。”趙伯魯說道。
今天,趙伯魯相邀韓庚一塊來到智氏這邊,沒有客套直接講出來意,看來是想尋求智氏的支援。
這件事情的風聲在大軍出征前幾已經被透露出來,給予大傢伙一段緩衝期,不算太令人意外。
有點私相授受的意思,只是這樣的行為在當今可謂再合理不過了。
春秋是一個父死子繼的年代,不止是私有財產,連帶所掌握的國家權柄也是。
老父親死了,兒子無法繼承父親在國家層次的權柄才算是一種意外,代表的是那個家族沒落了。
趙氏面臨的情況比較特別,趙獲願意將卿位過渡給趙伯魯不在公認的“繼承法”之內,只能說趙獲犧牲小我成全趙氏。
當然了,懂的人都懂。
趙氏遭到割肉,一下子沒了七成左右的封地,人口倒是保留了差不多一半,他們內部要是再不精誠團結,衰弱下去會是大機率的事情。
現在,處在窘境的趙氏自己團結,趙獲說犧牲自己就犧牲,其餘族人看上去也展現出了奮發的精神面貌。
應該說,趙氏歷經了太多次的考驗,平時本就團結,遇到事了更團結,有著悠久歷史該有的家族面貌。
當然,其實最重要的是不願意團結的邯鄲趙有什麼下場?
說得是春秋時期的家族,可不是其它年代,一樣是家族,每一個年代的核心都會出現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