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邾國啊,曾經晉國的小弟之一,眼下投奔了吳國。

不過,晉國的小弟紛紛脫離已經時有發生,僅是晉國陷入內戰階段就幾乎沒了小弟,才會讓重新投靠的衛國顯得那麼特殊。

智瑤從情報中瞭解到一些事情,魯軍與吳軍的交戰出現了孔子一幫門徒的身影,似乎還起到了一些關鍵作用?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宋國趁著晉國討伐中山國對曹國實施了吞併。他們在此前就已經在做吞併曹國的事情,包括事先武力控制了不少曹國的城邑,遭到宋軍控制的城邑在名義上依舊屬於曹國,並且一度囚禁了曹君陽。

這一次宋國不止吞併了曹國,並且還殺死了曹君陽,連帶曹君陽的一眾子嗣後面也全體失蹤。

所以是,曹國不但遭到了吞併,他們也絕祀了!

這是悠久歷史下來,又一個周王室分封國遭到吞併,還給絕祀的列國。

因為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發生類似的事情,曹國的滅亡以及絕祀引起的震動遠比中山國滅亡要大得多。

當前諸夏列國一致在譴責宋國,不光是宋國吞併了曹國,還造成了曹國的絕祀。

總得來說,周王室的分封國被吞併會引起側目,絕祀則是更大的事情。

以前也有周王室的分封國被吞併,問題是國祚沒了,至少沒有絕祀啊!

所以了,宋國這一次幹得著實過份,好些諸侯正在互相聯絡想要組成討伐聯軍。

智瑤回到“新田”,得到的第一手訊息是衛國、魯國、薛國、滕國、鄭國都派來使節團。

這些使節來晉國只有一個目標,想要晉國擔任盟主,帶領他們討伐宋國。

對此,晉國的君臣非常感興趣,想要趁這一機會重新恢復對諸侯的影響力,謀圖重新伸張霸權。

他們甚至連干涉理由都找好了。

“曹亡,亦是絕祀,確實應當伐宋。”智瑤先確認立場,隨後又說道:“然,伐宋必使其歸吳。宋歸吳,吳爭霸中原有宋為盟,再無輜重之憂也。”

邾國雖然也是吳國的盟友,可是邾國國弱民寡,根本就沒有能力對吳國爭霸中原起到太大的幫助。

宋國不一樣,他們的勢力範圍不小,人口和生產力也不差。

一旦宋國站到吳國那一邊的話,等於是曾經的晉國為了跟楚國爭霸爭取到宋國的作用那般,甚至宋國對吳國的作用會更大一些。

擺明了的事情,宋國從根上去滅掉曹國,他們為的就是統治曹國,還因為是殷商後裔更遭人忌憚,能不拿出拼命的架勢來抵抗諸侯聯軍的討伐嗎?

必須要承認的是宋國的軍事實力也不差,他們一度單獨扛住了高光時刻的楚國。

儘管宋國是劣勢的一方,可他們就是頑強地扛住了兵鋒正當銳利的楚國,好些戰役還能打得有來有往。

那樣還覺得宋國是個弱國,該是多麼瞧不起楚國啊?

智瑤問道:“諸家皆以為應當出兵?”

其實,智申本身也傾向於出兵的。

晉國打了五六年的內戰,後面不是跟齊國打就是跟鄭國打,剛剛又打了一場滅掉中山國的戰爭,連續的高烈度用兵,還想著明年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