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征討中山國不順利,並且連帶趙鞅在內還有兩個“師”被困在山區?這個對趙氏來說並不是什麼小事,甚至還有可能在後面傳來噩耗。

然而,趙氏的不順對於智氏、魏氏等等一些家族來講,算不得是什麼天籟佳音,不視作一件好事,也有了可以操作的餘地。

“趙氏再行徵召,起三‘師’向北,統兵之‘將’乃是下軍佐。”博覽道在‘黃父’跟要前往‘新田’的智瑤碰上並進行會合。

下軍佐?不就是趙獲嘛。

先前是由趙鞅親自率兵討伐中山國,帶走的也是三個“師”的兵力。

這一次趙氏再行徵召,又給集結起了三個“師”的兵力。這麼一來等於趙氏在中山國就動用了一個“軍”又一個“師”,有點令趙氏揪心得到是後面的三個“師”是作為救援的部隊。

智瑤問道:“趙氏可有提議國戰?”

哪能沒有呢?人在“新田”的趙獲在得知趙鞅連帶兩個“師”被困群山,行使了下軍佐的權利,召集在“新田”的其餘“卿”進行商議,會議上就提到了將中山國列入晉國需要討伐的目標,並且建議立即集結軍團出兵。

當時在“新田”的“卿”還有智申、魏侈和韓不信,他們一致否決了趙獲的提議。

那是趙氏先啟動家族私戰,也就是說想要以家族的行動去謀取私利,一旦有所收穫根本沒有其他人的份。

家族私戰將要演變成為國戰,還是國家出兵去援救被困的趙鞅和趙氏的兩個“師”,好事給佔盡了要吃獨食不提,出事了想要國家去兜底,叫什麼事?

如果現在的趙氏像曾經的郤氏那麼牛逼,其餘家族捏著鼻子也就認了。問題是現在的趙氏有那麼牛逼嗎?沒有嘛。

猖狂的郤氏也只是請求動用兩個“師”的國家力量為自己佔場子,趙獲卻提議集結至少一個軍團攻打中山國?他們以為在位的晉君是自家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囉?

所以,即便是趙氏的盟友韓氏,韓不信一點面子沒有給趙獲,立場堅定地站在了國家角度的這一邊,怒斥趙獲的智商著實是有問題。

事情就是那麼簡單,不能光想佔便宜卻不想承擔風險,誰都像郤氏和趙氏這樣,國家豈不是要為某個家族服務,乃至於國家成了某人的工具?其餘家族乾脆在腦門貼上“某某誰的打手”幾個大字算了,並且還是免費的。

“徒惹笑話矣。”智瑤有點好氣又好笑。

博覽道說道:“趙氏再徵三‘師’。仍在集結,或將再有一‘軍’。”

那麼就是說,趙獲帶著三個“師”去救援趙鞅,要是三個“師”仍然無法將受困的趙鞅和兩個“師”救出來,後面還有一個“軍”會開赴中山國的那個戰場。

打私戰,並且是打中山國,一下子就要動用兩個“軍”又一個“師”的兵力?可以想象趙氏內部對趙鞅被困是真的慌了。

如果趙氏能把中山國滅了當然有賺,要命的是去進行救援,看情況沒有滅掉中山國的實力,又或者說時機暫時不到。因此這一波趙氏壓根就是幹了虧本的買賣,聲望上又要再被削一頓了。

回到“新田”的智瑤當然是先去向智申問安,談了一些話又出門。

事先,智瑤已經派人去趙氏拜會,邀請的不是別人,找自己的未婚妻在趙氏府宅之外見一面。

地點在“新田”城內的某個風景優美之處,人到了就搭建帳篷,再佈置出一個舒適的場地。

“瑤。”芬嬴來了。

一同過來的人,除了該有的護衛、侍從之外,還有趙毋恤這個人。

智瑤為什麼一回到“新田”就邀請芬嬴呢?作為未婚夫給予安慰是一個目的,再來就是很清楚趙毋恤會出現。

“大人不過一時受困,無憂也。”智瑤真覺得哪怕出征中山國的其餘人都死了,趙鞅也不會出事。

不是因為史書沒那份記載。原有歷史已經被智瑤攪和得有點亂,再想著根據史書記載去進行判斷,得是多傻啊?

純粹就是中山國一直想要演化成為一個類同諸夏的國家,合乎禮法不會殺了趙鞅是其一,再來就是不想晉國跟中山國徹底卯上。

芬嬴沒有哭,更沒有做出要哭的舉動,說道:“瑤徵齊忽歸,芬以為不妥。”

男兒大丈夫,誰沒有自己的事業?

如果智瑤在齊國那邊幹正事,放下了手裡該做的事情,急匆匆回國就只是想要安慰未婚妻,不止未婚妻會看不起,其他人也很難看得起。

智瑤能看出芬嬴在強忍憂慮,笑著說道:“趙氏伐中山,智氏怎不受牽絆?”

趙氏跟中山國比鄰,智氏也一樣的呀。

這一次趙氏出兵討伐中山國,為了不遭受無妄之災也讓智氏事先集結起一個“師”駐紮在跟中山國接壤的邊境。

中山國挫敗了趙氏的入侵,他們不會只是報復趙氏,必然會攻擊跟自己接壤的所有晉國據點。

什麼叫牽一髮而動全身?那就是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