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原來智申這麼莫測高深?(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們這一次南下本意是一種政治意義,不會在攻打“溫”的時候出力,過河來到南岸已經有點超標,怎麼還要兵逼鄭國的都城啊?
智申的平靜不是什麼胸有成竹,他過著很快樂的生活,家族事務有智瑤去操心,同時智氏對外應該怎麼做也是智瑤在拿主意。
所以了,智申想的是智瑤先前提過,今次不管趙鞅想怎麼樣全程不反對也不支援。本意就是那樣,多做一些表情做什麼呢?
“‘元戎’。”韓不信見魏侈和智申都不吭聲,乃至狐解還一臉的躍躍欲試,不得不提醒道:“今次南下僅有一‘軍’四‘師’。”
老實說,對於其他國家來講,接近七萬的兵力已經屬於超多,然而對晉國來講只能算是數量一般。
韓不信會提醒,因由是裡面的一個“軍”來自趙氏。
趙氏這一個“軍”的兵源素質大半堪憂,其他家族就是來走個過場,一旦過於衝動給敗了,加上趙鞅上一次在少水西岸的失敗,不止屬於晉國的大好局面要喪失,趙氏也將陷入新的窘境。
魏侈又看了智申一眼,發現智申還是保持平靜,不由心想:“以前全錯估智申了嗎?”
什麼意思?
無非是趙鞅的選擇以及韓不信的勸解資訊含量太大,魏侈自己深感震動,看到智申一直保持平靜覺得有氣度。
選擇繼續南下的趙鞅已經不止是要出口氣了,完全是發現鄭國的軟弱,得寸進尺要實現一些政治目的,進而恢復自己的聲望。
韓不信的勸解好像是不給趙鞅面子,另一層理解則是不希望趙鞅將大好局面玩砸,弄得個滿盤皆輸的下場。
沉默了一小會的趙鞅看向魏侈,問道:“上軍將以為如何?”
“……”魏侈不如何。
趙鞅又看向智申,再次問道:“上軍佐?”
智申面無表情地說道:“將如何,便如何。”
趙鞅最後看向狐解,問道:“下軍將可願南下?”
狐解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笑呵呵地說道:“願從趙孟之令。”
以前哪有這場面呀?一般是趙鞅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壓根就不會詢問其他人的意見。
現在趙鞅會問,真的是幾個卿位家族的實力出現變化,再來就是趙鞅的威望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鄭國懼我(晉國),何不訂盟,以獲其利?”趙鞅這話有點意思。
看來這一次鄭國又要不戰而降,恢復以前作為老牌投降國的作風。
這樣的鄭國不足信任,逼迫他們進行賠償才是正經的做法,免得不久之後鄭國重新倒向其他國家。
韓不信說道:“如若南下,不信以為需國內再遣援軍。”
如果智瑤在場,一看就能明白韓不信這是在跟趙鞅唱雙簧!
狐解本來就想表現一波,立馬回應道:“解可再召一‘師’來也。”
一直在觀察智申的魏侈決定繼續觀察。
趙鞅先看魏侈,發現魏侈的視線在智申身上,跟著將目光轉到智申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