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噁心誰呢!(第2/3頁)
章節報錯
從“惡曹”往西的鄭國城邑數量很多,並且那邊算是聯軍的後路,先不管聯軍有沒有留下防備後路的兵力,得知晉君出現在那一片地方,再次集結新的部隊,又或者是大河北岸的聯軍南歸,總歸是風險很大。
智瑤見趙毋恤沒有回應,問道:“毋恤有何疑慮?”
趙毋恤的眼睛從山川輿圖挪開,跟智瑤形成對視,說道:“我僅一‘師’之兵。”
晉國的一個師是包含一百乘戰車組成員在你一共七千五百的兵力,輔兵有多少則是看“士”和“徒”帶來了多少隨扈。
如果“士”有被安排自己出動戰車,馭手好車右肯定是自家的人,再來便是不會低於十名計程車兵,再加上二十名左右的隨扈。
沒有被安排攜帶戰車的“士”就有點複雜了,他們可以自己孤身前來,也能帶上一些士兵。
而“徒”則是自己進行納賦,看家境再選擇要不要帶來隨扈。
所以,不止晉軍很難去確認輔兵的數量,列國其實都是一樣。
這個就是軍隊屬於貴族,不屬於國家的一種現實情況。
換作國家擁有軍隊該是多少戰兵,一名戰兵搭配至少一名輔兵,屬於輔兵的數量絕對比戰兵多的情況。因此能夠發現一點,明明號稱幾萬、十幾萬、乃至更多的軍隊,每每損失一成左右,軍隊就失去繼續戰鬥的能力,可不就是因為戰兵沒了,輔兵又扛不了大梁嘛!
春秋時代不一樣,該是多少戰兵,對內對外公佈的就是出動多少軍隊,沒有將輔兵計算在戰鬥力名目裡面。
到戰國時代之後,動輒幾萬、十幾萬、幾十萬大軍,其實是將輔兵也算了進去。
更後面的話,有個兩三萬就號稱十萬,二十來萬就號稱百萬大軍了。
趙毋恤的意思就一個:他們的戰力有限,別說是一個又一個城邑打過去,會不會被咬住再吃掉都不好說,只差質問智瑤是不是要讓他們去送死了。
送死?現在是趙毋恤需要冒險,又不是智瑤或魏駒必須去。
當然,智瑤和魏駒也能去,不過很可能被幾乎所有貴族罵傻逼。
他們要是真的那麼幹,成了還還好說,不成極可能連趙氏都會罵。
“往西,如何作戰皆在你意。”智瑤只是給出方向,某種程度還成全了趙毋恤的大義呢。
現在是趙鞅統率晉軍在正面戰場直面聯軍,想不想吃掉那支聯軍,能不能吃掉,看有沒有能力將聯軍堵在大河北岸。
趙毋恤是趙氏的世子,趙氏的家主是晉國的“卿”之首,趙氏承擔更多不止是義務,同時還是一種必須承擔的責任。
幾乎好處佔盡,義務和責任都不想付出?天底下豈有這種美事!
面對智瑤的回答,使得趙毋恤說什麼都不對了。
難道趙毋恤要說智氏和魏氏去頂雷,他繼續在後面看戲嗎?能夠無恥地說出來,也要看智瑤和魏駒是不是傻子啊。
魏駒不知道“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句話,要不然對趙毋恤看法絕對是這個評價。
誰讓趙毋恤之前躲在“牧”看戲。
早幹嘛去了?
智瑤和魏駒已經頂了兩波聯軍,出現了損失,找到機會來鄭國發一筆,並且還沒有耽誤為國效力,指責一句試試?
“分兵罷!”智瑤沒有給誰多發揮的空間,說完示意該幹嘛就幹嘛去。
魏駒沒有任何的拖泥帶水,出了智瑤的大帳就去早準備就緒的己方大軍,帶著大軍開始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