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想拿回禮器,代價呢?(第2/2頁)
章節報錯
春秋時期誰作為主將就是擁有處置權的道理就那麼堅挺,進入到中央集權時代才是什麼玩意都歸於皇帝。
自從智瑤兩次率軍擊敗諸侯聯軍之後,趙鞅已經發現了智瑤的軍事才能。
要是趙鞅早一點發現,趙氏針對的就不是範氏和中行氏了,該是針對智氏。
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趙氏跟範氏和中行氏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明知道未來的智氏會很不好惹,暫時還是不能展露出敵意,相反應該盡力拉攏智氏。
在趙鞅看來,智躒已經老了,智申是一個很平庸的人,等智瑤成為智氏的家主怎麼都是二三十年之後了。
趙鞅要獲得齊國禮器處置的參與權,要求方面有些過分了。
“此事足以使齊國沉淪,實是大也。”趙鞅強行解釋了一下。
換作是以前,智躒礙於趙氏勢大,再加上趙鞅聲望太足,或許是會選擇退讓。
現在嘛?智躒一臉笑呵呵地說道:“小輩之事,我等勿要插足期間。”
形勢的變幻會讓人的定位發生改變,本來在氣勢上能壓倒智躒的趙鞅聽了只能沉默。
這個是趙氏在內亂中損失慘重,智氏可能在實力上沒有膨脹太誇張,但是僅僅趙氏損失慘重就能夠讓兩家的實力對比,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趙鞅想道:“伯魯與智瑤相處不多?且不論為什麼,或許是有操作餘地的?”
自己的兒子是什麼樣,作為父親的趙鞅還能不知道嗎?
自從趙伯魯跟智瑤走得近之後,喜歡上烹飪總比鬥雞走馬和各種胡作非為要好。
趙鞅知道趙伯魯跟智瑤的相處處在弱勢地位,打從心裡覺得趙伯魯果然不適合當家族的繼承人,發現趙伯魯受到智瑤的影響越來多,有其它的事情就該好好地進行思考了。
如果趙氏能夠一直強盛,一名深受其他家族繼承人影響的世子,他在上位之後會不會遭到利用?這種利用能體現在家族內部,真心不算是什麼好事;乃至於趙伯魯會帶著趙氏成為智瑤管理下智氏的附庸,好事還是壞事就有點難說了。
趙鞅知道沒有一個家族會永遠保持強盛,曾經的先氏、胥氏、狐氏、欒氏、郤氏、範氏、荀氏都辦不到,不是極盛而衰到滅亡,便是沉淪一段時間又有好的家主再次帶領家族復興起來。
“眾多小輩裡面,智瑤已然展露崢嶸,看不到有誰能夠與之爭鋒。我這一代,智躒老了,魏侈是一個很難琢磨的人物……”趙鞅有太多的事情需要進行思考了。
只是,趙鞅所處的位置並不適合思考。
智躒靜靜看著在思考的趙鞅,能從趙鞅臉部的微表情猜測出一些端倪。
“瑤太優秀了!可是,家族的狀況不允許他低調,我必須活得更久,給予他更多的時間啊!”智躒對臉色在不斷變幻的趙鞅很警惕,尤其是智瑤已經派人刺殺趙鞅子嗣的前提之下。
軍帳內保持著詭異的安靜。
負責伺候和站崗的其餘人,他們看著正在陷入思考的兩位大人物,自己也開始思考起了人生。
至於說攻打“濮陽”的事?圍起來打而已,沒有太多套路的前提之下,戰場指揮就能夠按部就班進行。
現在的城池攻防戰都是打呆仗,防禦的一方盡力死守,進攻的一方拿硬實力去死拼,什麼水淹、挖地洞、火燒之類的戰法,完全不講規矩的吳國和越國都還沒有玩透。
這種作戰模式很枯燥,比拼的是主將的耐心,玩的就是能夠經得起消耗。
趙鞅突然間說道:“瑤率軍克齊都,不若使之率軍攻衛都?”
也就是歷史已經被改變了,要不然趙鞅為了“鐵之戰”可是絞盡腦汁,甚至拿出家族的訾產來激勵麾下。
因為歷史變得不同,趙鞅根本沒機會發表“鐵之戰”宣言,對此商鞅絕對很有意見。
同時,趙鞅沒有那麼幹,諸夏的歷史其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趙氏沒有進一步加劇禮崩樂壞,好些人沒有了打破自身桎梏的渠道了。
智躒死死盯著趙鞅在看,認定趙鞅根本沒安好心。
“可也。”智躒不知道什麼想的,竟然覺得可以試試?
後面,智瑤再一次得到召喚,過來時發現沒有閒雜人等,倒是智躒和趙鞅不變位置仍然坐著。
智躒面無表情地說道:“中軍佐以為你可為‘將’,率軍攻打衛都。”
這說法有意思,將為什麼會有這事,講得清清楚楚。
那不是委派,是一種詢問,在於智瑤要不要表現一把。
關於這個,智瑤很想從智躒的微表情得到提示,看了半天卻是沒有任何提示。
這一下智瑤就知道了,裡面有智躒對自己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