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卻是隻敢控制距離跟隨在左右,深怕小主人一個不慎摔倒,自己從輕處罰會被拉出去鞭撻,往重了處罰就要被砍掉腦袋了。

“當歸、枸杞、黃芪……”智瑤來到廚房處,掀開了一個木櫃。

春秋時代有中藥材嗎?有的,只是被發現的種類極少。

醫術不發達的時代,用於治病的藥材都極少,掌握用藥材來烹飪手段的人就更是少了。

當前醫術最為發達的國家是秦國,列國的一國之君或重臣患病會尋求秦國派來醫匠,秦國出於禮節一般會答應。

當歸屬於多年生草本,高四十厘米到一米不等。根圓柱狀,分枝,有多數肉質鬚根,黃棕色,有濃郁香氣。莖直立,綠白色或帶紫色,有縱深溝紋,光滑無毛。

枸杞,二樹名,棘如枸之刺,莖如杞之條。

黃芪屬於多年生草本,高五十厘米到一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稜,被白色柔毛。

它們都是諸夏本地就有的產物,只是分佈的地方各有不同。

像是枸杞這玩意吧?它是智瑤逛“新田”的市集從秦國商人那裡購得。

而當歸和黃芪則是智瑤一次去“原”的時候野外發現,偷偷命人移植,帶回“新田”的府宅內栽種。

那個“新田”是公元前599年時任晉君獳(晉景公)聽從韓厥的建議從“絳”進行遷城。

初時,晉國的新都依然被稱作“絳”,原來的舊都則是改稱“故絳”,後來新都城則是換稱呼叫“新田”了。

智瑤之所以需要偷偷摸摸,原因是“原”屬於韓氏的封地之一,它在晉國的南部,地理位置非常靠近周王室,與單國比鄰。單國則是周王室的公卿國,疆域範圍還沒有現代一個縣的大小。

目前各貴族的封地,除了銅礦之外的所有資源都屬於私有,沒有得到允許一草一木都不能動的。

“沒有蘿蔔啊……”智瑤覺得非常可惜。

不管是白蘿蔔還是紅蘿蔔,需要到十三世紀才會從波斯傳入諸夏,春秋時期當然沒有。或者有,但是智瑤並不知道。

“取酒來。”智瑤吩咐道。

家主不在,世子也不在,長兄同樣不在,家裡自然是由智瑤說了算。

長期跟在智瑤身邊的不止有眾多的僕眾,標配還有家臣。

家臣臺狐看一眼一名侍女,示意照做。

智瑤在指揮人將剁好的羊肉放進簋(guǐ)中。

簋是個什麼玩意?它圓口、兩耳、三腳。當然,更多是沒有“三腳”這東西,只是平底。

現在有三條腿的青銅簋還沒有開始在燒火,裡面放的是冷水。

羊肉腥味重,去腥最好是從冷水就放進去,再開始燒火,等湯水慢慢被加熱的時候,會出現一個浮沫,再撇掉表面的浮沫,然後就該放生薑和料酒了。

春秋有料酒嗎?看會不會用罷了。

侍女拿來的是桂酒,說白了就是用玉桂搗漿釀成的酒。

智瑤只是站著指揮,並非是他不願意親自動手,小胳膊小腿沒多少力氣是其一,再來是他親自動手的話,臺狐就敢下令時刻跟隨的“士”將僕從和廚子拉出去埋了。

“士”就真的是“士”,可以理解為不是貴族的貴族,他們一般是作為武士的存在,為真正的貴族效勞,擔任護衛,又或是作為軍隊的基層軍官。

人上人嘛,動動嘴就行了,是吧?

一陣漫長的等待,智瑤已經開始在魂遊天外。

“聽說邯鄲大夫(趙午)來了‘新田’,向國君控訴中軍佐(趙鞅)的霸道欺凌?出自同宗的兩家近日越來越有勢同水火的趨勢,還聽說範氏和中行氏都支援邯鄲趙?這麼看,晉國又要爆發內戰,不知道我家會不會被捲進去。”

漫長的春秋歷史之中,每個列國都有爆發內戰的歷史,卻是沒有任何一個諸侯國如晉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內戰,偏偏大多數時候還能維持住霸權。

範氏家主士吉射與中行氏家主中行寅都是晉國的“卿”,尤其中行寅還與趙鞅共同打造了諸夏的第二座“刑鼎”。

這個“刑鼎”是什麼?就是將一些刑法鑄以文字在上。

第一個那麼幹的人是鄭國的公子僑,他也被稱呼為子產,法家先驅之一。

晉國這邊則是趙鞅和中行寅效仿,鑄了諸夏第一座鐵質材料的刑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