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總淨賺破3億,再開期貨賬戶(第1/3頁)
章節報錯
魔都大學,陸續放暑假。
雖然一大半學子歸家或各種旅行,但還是有一部分學子留校,共享單車使用頻次大降,但沒徹底停止。
正式上線運營近一個月成績還行,起碼暑期繼續擴充市場沒問題。
……
“15家?”
小熊單車碰頭會,近期又談攏15家大學投放共享單車,不過由於放暑假在校生不多,每所投100輛。
首批5所學校沒有放假前半個月資料統計,200輛單車有點少。
根據後臺資料顯示以及地面統計團隊收集的資訊看,一所2萬人的學校200輛單車略顯不足,哪怕現在共享單車屬於新奇階段,很多人不太會接受。
畢竟要押錢,有所猶豫。
但即使這樣有時候某些樓棟宿舍也會出現單車被騎走一空,按理說有人騎走就有人騎回來,流動互補。
“加大生產。”
碰頭會的首要事宜,不是解決扎胎跑氣或車輛被盜等問題,這些小事有運營和維護去做,主要還是產量與投放,要在暑期充分快速擴充一下市場,步子不能邁太快,但也不能太慢。
首批5所學校要在8月底開學前夕,再各自追投300輛單車來滿足使用者需求,不然使用者想掃碼騎行時沒車,一次兩次還好,第三次或許就不用了。
寧可多投,不能少投。
所以8月底前首批5所學校就需要1500輛,又談下的15所學校暑期各自100輛又是1500輛,開學後這15所學校都要再追投400輛的話,產能跟不上。
雖然單車生產由外包的各大腳踏車企業承包,但最後還是要彙集在小熊單車魔都郊區的組裝工廠成型。
“再開一所工廠。”
碰頭會上有人建議,魔都郊區不缺少工廠,小熊單車再增添一所。
至於徹底建立生產線?
……
“不要捨本逐末。”
畢竟小熊單車再如何擴張也是有團隊速度上線的,張龍凝眉沉聲,“我們不是生產單車的企業,核心在共享騎行與運營,就算建立一個大廠幾條生產線一天能組裝上千輛又如何?”
“等咱們建起來了,市場上競爭對手也就有了,會買我們的車?”
“市場才是主菜。”
或許小熊單車目前資金量充足,畢竟起步8千萬加上又有押金入賬,團隊有人建議先不要急速擴充,而是徹底開一家大型工廠生產線,力求日後能夠滿足小熊單車的擴充投放需求。
畢竟未來魔都大學投放完畢後,還要往社會上投放,市場太大了。
現在每天兩百輛的組裝生產速度,還有修復維護等等,有點慢了。
一所大學就需要500輛,魔都60多所大學就是3萬輛,算上每天都會產生一定的折損等等,需求量不小。
自己生產能降低成本,完全代工採購的話,單輛成本能增加不少。
“錢,是賺不完的。”
張龍深吸一口氣,“我們算是屬於終端,別說全國,單是整個魔都市場完全靠獨立生產吃下?沒戲。”
“有一家工廠,能瞭解單車的每個部分成本造價是多少就夠了。”
“在瞭解成本的前提下外包就算貴點也會有限,不至於被蒙。”
“利潤要往外分。”
不能說熊信團隊的建議是錯的,只能說捨本逐末了,開工廠大生產線固然能把控單車的製造成本,但佔據了不菲的資金量不說又限制了擴充發展。
從前端到終端都想把錢賺了,最後競爭對手多了,就會不鳥你了。
太過吃獨食,死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