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不屑道:“大話連篇,真當自己是朝廷的三公,居然還敢說自己清楚大漢稅賦的情況!”

但其他計程車子還是圍上去看看這個圖表,只是他們都看不懂這個圖表的意思!

這個時候王國軍指著一個稅賦最高的圖表道:“這代表大漢土地都沒有的百姓,雖然這些百姓沒有田地,但他們也要收口算雜賦,還要服徭役,他們的收入基本上都被交賦稅了。”

“這些最底層的百姓被大漢的賦稅壓制的活不下去,不得不投靠門閥氏族為農奴,要不然就是成為流民,成批成批的餓死!要不就是投靠我們和黃巾軍,和你們這些門閥士族拼死一戰,奪回自己的勞動果實!”

楊修被王國軍的話驚出一身冷汗!

但王國軍繼續說道:“這是有三十畝地的貧農,即便是男耕女織,從早忙到黑,但大漢收走了他們七成的勞動果實,他們也只是勉強活著,稍微有點風吹草地,他們必定破產,淪為流民!”

“只有田地百畝以上的百姓可以得到五成的勞動果實,這些百姓才勉強逃離了隨時破產的命運!”

“而田產三百畝的小地主,他們的賦稅和我們藤甲軍相當,大概三成左右,也就是說我們藤甲軍的賦稅制度,讓每個部眾都按照小地主賦稅來徵收,這難道不是一種仁政嗎?”

楊修還真無言以對了,他出身最頂級的門閥士族,這對他而言只是小吏做的事,他平時是不屑一顧的,只是他沒有想到王國軍既然真拿這樣的事情來辯論,他又不瞭解底層百姓的情況,自然不知道王國軍說的是真是假。

王國軍繼續說道:“大漢有上千畝土地的小豪族,稅賦馬上降低到一成左右,而像你這樣的頂級門閥士族即便有10萬畝土地,朝廷也是不可能收到稅賦的!大漢的賦稅制度對你們當然是仁政了,但對天下寒苦的百姓就是最大的苛政,這天下幾百萬流民就是被你們這種苛政逼出來的!”

隨著王國軍一個個說明圖表的情況,太學生們懂得圖表的意思了,尤其是他們看到代表門閥士族的稅賦為零的時候,一個個看著楊修。

整個太學有好幾萬士子,這其中門閥士族佔據只是少數,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是拿著家產300畝到千畝的小地主,小豪強!他們算是大漢的中產階級。

他們對亂世最敏感,現在的世道對他們越來越不友好,大漢對他們的壓迫也越來越強了,畢竟現在大漢的階級不但固化,甚至還出現了逆階級化的事情,以前他們還可以成為縣令,小吏。但隨著門閥士族的人口增多,現在他們連小吏的位置都得不到了。

但看到這個圖表之後,他們才清晰的發現,原來壓迫他們最嚴重就是這樣門閥士族,他們佔據了大漢最多的土地,卻一個五銖錢都不上交,難怪天下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王國軍繼續道:“而且因為你們門閥士族兼併土地,又不交稅賦,朝廷只能不斷把稅賦壓向只有三十畝土地的貧民,他們大量破產,天下的流民繼續增加,流民越多越需要軍隊來鎮壓,大漢軍隊的數量就越來越多,軍隊數量越多,需要的錢糧就越多,這又壓迫的天下更多的百姓成為流民。”

“大漢這幾年不就是這種情況,黃巾起義之前大漢軍隊連10萬都沒有,而現在大漢軍隊已經超過50萬,但就是為了養活這50萬大軍,逼出來整個中原幾百萬黃巾軍,這數量比當初張角起事的時候還要多,大漢現在正在踏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王國軍的話讓太學計程車子都陷入了沉思,因為他說就是大漢的現實,從張角起事以來,底層百姓造反的規模越來越大了,大漢的平叛越平越大,甚至連關東門閥都在造朝廷的反,天下計程車子都感到大漢進入了王朝末日了!

楊修怒道:“大漢稅賦如此高,還不是因為你們這些叛逆,等大漢平定了你們這些叛逆稅賦自然會降低下來!”

王國軍卻嘲諷笑道:“這樣劫貧濟富稅賦制度,即便沒有我們也不可能維持的下去,難道之前有我們藤甲軍?沒有我們大漢的百姓不一樣被你們逼反!”

“因為你們不收稅,加上你們又位高權重,所以你們就有足夠多的錢財購和權勢,來買天下的土地,當天下的土地都到了你們的手中,朝廷就收不到稅賦了,大漢也就滅亡了,你們這些門閥士族才是大漢最大的蛀蟲,大漢就是被你們這樣蛀空的!”

“而我們藤甲軍卻不會這樣,我們一視同仁都收三成稅賦,田地都交給種田的人,不種田的人就可以田地。沒有像楊公子這樣的門閥士族來收什麼5成租,老百姓自然可以活下去,藤甲軍也可以得到大量的賦稅。”

“大漢倒是輕徭薄賦了,十五取一,果然是仁政,只可惜這中間加上你們門閥士族的5成租,老百姓照樣食不果腹,門閥士族卻輕輕鬆鬆奪取了百姓的勞動果實,伱們這些門閥士族怎麼會不喜歡這樣的仁政!”

“我們藤甲軍光佔據幷州就可以收4000萬石糧食,要是整個大漢都按照我們的做法,我們一年就可以有4億石糧食的賦稅,有這麼多的糧食,天下什麼事情不能做!而你們又憑什麼會是我們藤甲軍的對手,我們光佔據一個幷州都足夠戰勝你們的了!”

一時間太學生都沉默不語了!藤甲軍光稅收制度就比朝廷強十幾倍了,打仗就是打錢糧,他們的錢糧不如藤甲軍多,又怎麼能戰勝藤甲軍!

雖然大家不認可藤甲軍殺戮士紳的方法,但也認可正是因為天下的門閥士族兼併土地,才讓天下的流民越來越多,黃巾軍屢平不止。

他們也認可要限制門閥士族土地兼併,要要把口算和其他雜賦都併入田地當中,要讓門閥士族多交稅,用屯墾戍邊來解決天下的流民。

這些已經成為了現在洛陽城太學生當中最流行的辯論話題了,大家把大同書當中的內容,減去一些剿滅門閥士族這樣太激進的內部,而後改頭換面就把這些政策變成了自己的觀點,現在要提升土地稅在洛陽城已經成為了一種風潮了。大家都意識到大漢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了!

而這一切袁隗自然知道了,偏偏現在洛陽城,即便是最緩和的政策他都不能接受,他認為這是雷公弄亂洛陽城的人心才會做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