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工業化國家(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寧氣憤道:“徐偉,憑什麼你弄一個新世界,卻把我兒子的皇位弄掉了!憑什麼其他的開國皇帝他們的兒子都可以繼承王位,但到了我們的兒子卻什麼都沒有!”
顯然張寧已經不打算講理了!
徐偉一臉頭疼道:“皇帝只是一個稱呼,以前可以叫天子,現在叫皇帝,以後也可以叫執政,我為什麼不想當這個皇帝,就是因為我手中的權利已經不比皇帝小了,只是皇帝這個稱呼和舊時代聯絡太深了,我要是稱帝了,其他人就要封侯,舊時代的制度必定會緩慢復辟,但我們藤甲軍是一個全新的國家,不需要這些舊時代的殘渣!”
而後徐偉鄭重看著張寧說道:“我建立的藤甲軍不敢說一定可以消除不公的事情,但我卻是在向著這方面努力的,想想大賢良師,他就是看到大漢的黑暗才要建立一個公平的黃天熱土,幾百萬黃巾軍的戰士和部眾都是追隨大賢良師這個理想戰鬥的,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是帶著大賢良師的理想繼續戰鬥的,你不能光想著自己的兒子,卻忘記了大賢良師的理想,忘記了幾百萬黃巾軍戰士的犧牲,我們要帶著大賢良師的理想,要建立一個不會餓死人,公平,公正的世界!”
果然徐偉一說大賢良師之後,張寧也沒有再說話了,她最欽佩和崇拜的就是大賢良師,一直以來也是那他做榜樣,現在被徐偉這樣一說,她也好像意識到自己的自私了!
和張寧交流之後,她沒有繼續再拿稱帝的事情來煩徐偉了!
沒有人打擾自己之後,徐偉開始在想如何架構藤甲軍的高層!他要提升刑部的地位,最起碼要從尚書省分離出來,大理寺,督察院也要建設起來,並且要在地方上建立垂直的管理監督系統!雖然新生的華國還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體,官僚主義是不可避免的,對於官僚的監督更是不能放鬆,當然徐偉也不會做的和明太祖一樣急功近利,他知道反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月俸,不要想什麼一勞永逸的事情。
說句實在話,在反腐這方面徐偉有點看不起朱元璋,太小農意識了,真把天下看做自己一個人的,雖然歷代皇帝可能都有這樣的想法,但他是第一個赤裸裸的表現出來的,而且也是這樣做的
明朝只對官員極其苛刻,但對王子王孫卻待遇優厚。
朱元璋定下親王爵“歲支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一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綿二千兩,鹽二千引,茶一千斤,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
可以說只要是他的兒子都可以大富大貴還有封地,而且明朝的宗親所有消費需要都由國家承擔,他的子孫後代從小就吃上皇糧,這種無微不至的“愛護“,在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以至於明人不禁感慨,“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他這樣大手大腳,以至於不到百年時間整個大明朝廷都養不起這些皇親國戚了!
再加上官員妒忌,苛刻,很多皇子皇孫即便打了乞丐也不能做事情,一輩子活在牢籠當中!
而對於官員卻非常苛刻,即便是正一品的俸米為八十七石,一直向下到正三品每低一級減少十三石,則正三品的俸米為三十五石,而到了縣令等級養活家人都艱難,以至於海瑞切兩斤豬肉給母親拜壽都成為了新聞!
月俸低到這種程度真把官員當長工用了!那官員只能自己想辦,於是有明一朝,官員各種冰炭下炭火耗,一比前出朝廷先提留三成,各種貪汙腐敗的手段成為了潛規則。
而且官員還不會這大明朝的好,反而認為是自己的本事。
這不是說貪汙腐敗好,但明太祖制定這樣不合理的俸祿制度才是讓大明貪官汙吏橫行的元兇,大明的官員看到皇子皇孫的待遇,再對比自己的待遇,沒有官員會對自己這樣的待遇滿意。
所以明朝的官員基本上沒有把大明的天下看成自己的,一個個都死命的挖大明的牆角!所以大明朝的商品經濟再發達,但也收不到地方上的稅,因為官員和朝廷不是一條心的,他們早就被稱為商人收買了!
所以大家一想到明朝就是一個窮字,華夏5000年弄的像最窮的就是大明王朝的。但偏偏人家還是商品經濟最發達的時期,但收不上稅一切就白搭。
明朝的例項值得徐偉警惕,一要提升官員的月俸,因為你不提升他們的收入,到時候他們就會自己想辦法,制度也是要由人來監督的,當整個朝廷都開始貪汙腐敗了,貪汙腐敗就變成一種潛規則了,官員還會在制度的漏洞上死命的挖牆腳。
當然光提升收入也是不行的,我大宋就是事例,官員真把自己當做天下的主人了,無法無天到連皇帝都敢送給敵人。所以對官員的監督就要從現在開始,任何敢於越線的官員都要嚴厲打擊!
現在的藤甲軍基本上都是沿用大漢的制度,縣令和郡守權利非常大,可以說所有政務都一把抓,現在徐偉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審判權利和監督權利分離出來,加上地方上修建錢鋪,把財政權利從縣令太守當中分離出來,以後藤甲軍太守,縣令的權利比大漢小很多,只剩下處理政務的權利了!這樣貪汙腐敗的可能性就要少的多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