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投資過熱(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在蒲元的幫助下,諸葛亮他們的縫紉機工廠,開始正常運轉,而這個時候諸葛亮他們卻已經沒有精力來關注這些了。
經歷了10天的批改,這批考生的成績全部都出來了,諸葛亮和黃月英都考上了機械大學,而蒲元也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諸葛亮安慰道:“為兄今年開始給你補課,明年我們從頭來過。”
蒲元倒是灑脫笑道:“這不是早有預料的事情,補課就不用了,我也學不進去,我在薊都玩兩天就回去了。”
而這其中還有不少本以為考不上的人也是喜極而泣,本來以為考糟糕了,以為自己火落榜,但卻沒有想到,這次錄取的不是1000人,而是3000人,很多原本考不上的人,出乎意料之外的考上了!
而且更加讓人驚喜的事,大乾還要開辦一個師範學院,也要招收3000學生,而這些學生都是從他們這些落榜生上面選拔,也就是說他們錄取的名額度從1000人增長到6000人。
像魯肅,孫權就是這樣死裡逃生的考生,本來以他們的成績是考不上的,但卻沒想到突然多了6倍的招生量,讓他們意外的錄取了。
“太好了,我們終於可以留在薊都了”孫權興奮道,內心巨大的壓力得到釋放。
魯肅笑道:“這次肅和公瑾兄成為同學了。”
周瑜笑道:“以後我們相互學習!”
而他三弟孫翎則垂頭喪氣,他和孫策一樣都是繼承了孫堅的勇武,比起習文他還是更喜歡舞槍弄棒,所以他還是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孫策安慰道:“沒事,你就跟著大哥出海去經商,薊都有仲謀來傳承家業就足夠了,我們就去外面開拓新的家業。”
考場之外悲喜兩重天!考中的紛紛呼朋喚友再此慶祝,沒有考中的也要借酒消愁,考試經濟在薊都再此展現威力!
這批考生都將要等待九月份的入學!
這一次來到帝都的荊州士子,也有一小半是考上了機械大學的,像徐庶龐統這樣的精英弟子自然是紛紛考上,他們呼朋喚友去慶祝。而不少平庸的弟子也只有垂頭喪氣了,跑回了自己居住的地方。
司馬鏡他打氣說道:“這次沒考住,我們下次從頭再來,反正這個學院每年都有一次考試。”
而大部分的門閥士族的弟子在經歷這次失敗之後,要開始尋找適合他們傳承家業的行當了,人畢竟還是要生活的,繼續活在過去,只能讓自己更痛苦。
所以考試完之後,在薊都的成立工廠和商會的人很多,每日都有幾家乃至十幾家工廠和商隊冒出來。
但此時徐偉卻沒有時間來關注這次考試的反響了,他也遇到了自己的麻煩了。牛貴帶領大乾的高層找到了徐偉求救來了。
原來大乾的經濟出現了問題了,已經平穩了十幾年的大乾物價,今年開始今年開始不斷提升,像水泥和鋼鐵的基礎物資的價格提升一倍以上,而且還在繼續提升,甚至都影響到各自肉類和蔬菜的價格提升了5成,這讓大乾的百姓怨聲載道。
要不是大乾糧草的糧食足夠多,各自布匹生產效率更是遠遠超出了大乾百姓需求的範圍,成為了壓艙石存在,只怕糧食和布匹的價格都要增長了。到時候物價的增長將會變得更加不可控,全國性的一場通貨膨脹說不定就會發生!
徐偉吃驚道:“怎麼會上漲的如此快。”
徐偉當年也是做過小商販的,自然知道這樣的物價上漲,傷害最大的永遠是普通的百姓!所以他把大乾的物價控制的比較嚴謹,哪怕後世的專家說什麼少量的通貨膨脹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但徐偉也不為所動
他本以為釘死了糧食,布匹的價格,這個世界的物價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畢竟此時的社會發展還比較初級,控制住衣食就可以控制物價,但陷入這次的通貨膨脹告訴徐偉,他把經濟執行看簡單了。
從劉備讓出交州之後,天下正式統一,軍事開支急劇減少,各地的刺史和太守都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發展經濟上面。
而大乾在經濟環境相對歷朝歷代來說都要寬鬆,歷史上無為而治,經濟都能得到快速發展,更加不要說大乾現在上下都推崇有為,在難以得到軍功的情況下,各地太守刺史都追求政績上的發展,我想要有政績,當然是要建立大工程。
這就要建水渠,修公路,修軌道,建造大型的鋼鐵廠,機械廠,建立大型的工業園區,大型的經濟作物園。
而這些專案都需要錢,而且數量還不少,少則幾個億,多則十幾億,幾十億乃至上百億。
當初他們就向大乾朝廷提出了以大量的專案以發展本地經濟,當時徐偉就拒絕了。
大乾財政上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多的專案,更不要說生產力也跟不上,一次性弄這麼多專案,那麼專案需要水泥,鋼鐵,木材,煤炭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原材料,那還不要飛上天。
這方面徐偉經驗豐富啊,小時候看電視,新聞上動不動就說投資過熱要控制投資規模,沒控制住投資規模就預示著接下來一年,物價翻一番翻兩番就是會發生。
他本以為這樣會控制住各地太守和刺史進行大投資的行為。
但徐偉卻沒有想到,這些太守和刺史在地方上也在想辦法弄錢來發展,先是王國軍利用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建設貫通整個冀州和幽州的水渠專案!
徐偉覺得這是透過股票市場來籌集資金,也算是一種合理的方式就沒有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