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大漢400底蘊的精華了,徐偉暗想道。

原本的歷史上,沒有徐偉亂入,此時大漢還處於群雄爭霸的階段,天下的英雄都在相互殘殺,大漢幾百年的底蘊就這樣白白浪費了,而現在他們雖然失去了從政參軍的道路,甚至也失去了原本歷史給他們的舞臺。

但卻也為整個天下保留的元氣,這個歷史雖然對他們不友好,但對天下的百姓卻是一件萬幸的事情,幾千萬的百姓因為徐偉得以生存!所以徐偉並不可惜他們失去了原本的舞臺。

而且這批精英全部投入研究科舉,加快大乾工業化的進度這對天下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諸葛亮拿扳手,周瑜身穿白衣拿著試管,魯肅帶著安全帽出現在高樓的工地當中,孫權拿著錘子勞動在船塢當中,這畫面想象就帶感,徐偉甚至有點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這個場景了。

他說道:“如此多的人來考試,只怕1000人的名額遠遠不夠!”

他當初定下1000人,主要是擔心沒有那麼多人來考試,但現在考生已經遠遠超出了徐偉的預計了,就這樣把這些精英白白浪費掉也太可惜了,要是他們都可以成為科學家也算是扭轉了天下輕視工匠的風氣了。

襄楷小聲問道:“執政這是想要擴張考生的名額?”

徐偉點頭道:“是有這樣想法,而且要是這次的考試要大部分都是當初門閥士族的子弟了,他們要真想成為工匠我也是樂意看到的,我大乾就是以工人農民為根基的,他們從事工農行業的工作,以這樣的方法融入我大乾才是正確的選擇!1000人對比3萬考生太少了,提升到3000人,十取其一應該是一個合適的比例!”

襄楷想了想說道:“雖然執政擴大了招生的人數,但大部分計程車子還是落榜了,而且即便是考中計程車子,但他們大部分都是學習儒家六經的,執政要是考這些,他們不成問題,但考數學和物理的話,只怕他們當中學過這些的不會太多!而且他們從小錦衣玉食,只怕也不會樂意學習機械!”

徐偉淡然道:“那就沒辦法了,這些士子想要在我們大乾上進,只有這一條出路,要是他們看不起工匠,那麼就安安心心的在大乾當一個平凡的百姓!”

襄楷想了想道:“執政,您不是想在10年內建立1萬所小學,每個縣要建立一所中學,每個郡建立一所高中!以我大乾的財力,花十年時間建設這麼多學校,老道是相信的。

但每個學校總要有幾個老師吧,這就是幾萬老師,即便現在大乾讀書人多,但想要找到這幾萬老師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現在大乾部就有幾萬士子了,他們不就是最好的老師來源!”

在天下統一之後,徐偉制定的國策當中,發展工業排在第一位,發展教育就是第二位的了,而兩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徐偉還可以帶著一批小學生完成,但等到第二次科技革命,很多技術,甚至科學原理徐偉自己都不是太明白,而且兩次工業革命之間,各種標準對世界的觀察也是巨大的提升。

蒸汽機徐偉還能帶一批頂級的工匠用手敲出來,但內燃機和發電機,就需要了解這其中的原理才能製造的出來了,雖然有徐偉在可以跳過這一個步驟,這就會導致天下的工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等徐偉離開了這個世界,那麼整個世界的科技進度就會陷入停滯階段,想要讓這個世世界的人自主研發,自主探索世界,這就需要建設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培養出能夠獨立觀察世界的科學家還要有幾十萬作為基層的高中生來為這個龐大的工業體系打螺絲。

徐偉現在都有點慶幸,他剛剛來的這個世界就堅持讓自己的部眾掃盲,同時開辦大量的學校,經過這十多年時間,掃盲工作已經獲得巨大的成功,整個天下應該有兩成左右的人口懂得幾百文字,勉強可以看懂報紙,也就是說大乾有幾百萬的小學生,雖然這些小學生大部分都處於一年級二年級的程度。

但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基礎上,他才有信心在未來十年中,大肆提升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同時可以培養出大量的大學生和足夠探索世界的科學家。

不過徐偉的計劃雖然宏偉,但就像襄楷說的一樣,教師成為了最大的限制,不說高階點的教師,就說是小學教師,大乾也沒有足夠多的教師,而這批忽然冒出來計程車子倒是非常適合成為小學老師。

徐偉想了想道:“看樣子,這次除了要招募機械大學的學生,還應該可以建立師範學院,專門招募這些落榜計程車子,教導他們成為老師!”

襄楷笑道:“老道願意成為這個師範學院的校長!”

這才是襄楷原本的目的,這段時間隨著各地來考試計程車子越來越多,來的薊都的大儒也越來越多了,前段時間還來了龐德公,黃彥承,司馬鏡這些大儒。

如此多大儒來的薊都,襄楷說一點不慌張是假的,這天下的讀書人本就8——9成是學習儒學,要不是在大乾的強力打壓之下,儒家根本不會呈現落敗的跡象。

而就是這樣一個實力大減的儒家也不是他們道家可以比的,這次考試就彙集了幾萬儒家計程車子,光現在薊都儒家的實力就遠超道家了,這怎麼不讓襄楷擔憂。

而此時整個天下真正叫的出名的道家高人就三四位,把這些人的弟子加起來都沒有超過100人,就這點人數,他想要讓道家從新成為天下的顯學簡直是白日做夢!

要是儒家當中有誰說動了執政,讓大乾不在打壓儒家,那麼對道家和其他剛剛冒起來的學派可謂是滅頂之災了。

而他看到這些士子思考許久之後,想到了一個借雞生蛋之法,來的薊都計程車子雖然學了十幾年的儒學,但他們真是喜歡儒家學問才學習的?

根本不是,只是以前在大漢,只有學習了儒家六經才有資格為官,他們才學習這些,現在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家族延續,為了融入大乾,不照樣開始學習數學和物理書籍。這些士子是什麼有前途學習什麼。

這樣一來的話,他們為了家族延續改換門庭成為道家的弟子不也很正常的事情,他只要成為了師範學院的校長,這些士子就可以成為他的弟子了,而後這些士子,成為老師之後再教導學生,要不了多久,整個天下都會出現成千上萬道家弟子,只有道家弟子遍及天下,道家才算是復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