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發展工業的環境(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在是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他們當然要謹慎了,要是選到一個什麼特產都沒有的荒島,後半輩子就真要吃苦了,那他們就真是自找苦吃了。
陳愛華點頭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們應該先招募水手,建設船隊,派遣探子,找到富裕的海島,要是能和香料島一樣就最好了!”
像陳愛華他們這批人都算是開國功臣,享受功臣補貼,加上他們這些年的投資,他們每個身家都有百萬,並不缺少錢!
但李愛民卻搖頭道:“像香料島這樣的島嶼早就被範閒的海軍發現了,哪裡還會有我們的份,我們可以找到一些普通的特產島嶼就已經足夠了,做人不能太貪心,執政給我們的已經足夠多了!”
這個時候在海軍任職的吳兵說道:“其實我們可以聯合起來佔據一個大一點的海島,集中力量好辦事!”
而後他小聲說道:“我記得執政說過呂宋島上有這個世界最大的銅礦,當初執政也派遣人員去找了,只是呂宋島太大了,執政派遣的人找了許久卻一無所獲,但我是相信執政說的話的,要是我們全部力量集中在呂宋島,找到了執政說的那個銅礦,這樣我們建設的國家就不會缺少發展的資金了!”
這話讓眾人兩眼冒光,這個時代銅就是錢,甚至因為火炮的出現,銅的價值反而更加重要了,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
李愛民道:“那我們就先集中力量探索呂宋島,找到了銅礦就佔據這裡!”
其他人也表示認同!
話分兩頭,徐偉再對楊鳳下達和劉備議和的命令之後,楊鳳心中也是一陣輕鬆,這段時間在荊南的管亥屢次出兵想要進攻交州,但交州的地形比漢中都要惡劣,想要運輸糧草十分艱難,劉備他帶領大軍只要佔據險要之地防禦,管亥根本攻不破漢軍的陣地,每次都是糧草耗盡之後無功而返。
在經歷了幾次這樣的戰爭之後,楊鳳也不想繼續投入資源進攻交州了,他算是看出來了,想要進攻交州,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海上進攻,五嶺小道,即便是始皇帝的50萬大軍都很難攻破,荊南可沒有這麼多的大軍,而且楊鳳也不想付出這樣大的代價,有這麼多資源,在長沙郡,南郡排空沼澤建立農場不是更划算!
於是楊鳳在得到徐偉的命令之後,他派遣了冀州人夏侯蘭成為使者去和交州和劉備討論議和的事情!
夏侯蘭得到命令之後,來到了交州的蒼梧郡,劉備軍大本營。
劉備一方對大乾派出的使者也異常重視,長史袁基親自帶人迎接!
“雷公打算怎麼議和!”張飛首先開口問道。
在大乾的使者抵達交州之前,劉備他們已經有過討論。劉備一方即便再樂觀的人都不認為他們躲在交州,就能生存下去,而且劉備他們也不願意躲在交州成為土豪,但想要復興大漢,大乾的實力又太強了,他們根本不可能是大乾軍隊的對手。
他們認為雷公這次議和最好可以是把交州留給他們,讓他們臣服成為諸侯之類,畢竟交州這塊爛地,大乾佔據去了有點得不償失。
要不然就是把他們趕出大漢原本的地盤,就像大漢其他的門閥士族一樣,支援他們去新的地方開疆拓土,而這也是大乾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事情,雷公對土地異常痴迷,甚至大過了他對門閥士族的仇恨!對他們而言,留在交州是最好的,要是不可以的話,得到大乾的一些物資在海外另建國家只能是他們唯一的出路了。
“我們執政並不想對各位趕盡殺絕,所以才有這次的議和,而條件也很簡單,你們讓出交州,去大乾之外的地方,隨便你們從新建立新的大漢,還是稱霸一方,你們手中計程車兵,物資都可以帶走,我們大乾還可以幫助你們提供武器糧草,讓你們在新的地方站穩腳跟!”夏侯蘭道。
聽到只有這個方案,袁基這些文臣還算是平靜,畢竟這並沒有超出他們的意料之外。
但劉備就很難接受道:“大漢還沒有亡,這裡是大漢的土地!我們是不會交出交州的”
但夏侯蘭冷笑道:“我們大乾不是沒有力量滅亡你們的勢力,甚至算不上太難的事情,從陸上進攻交州很難,但從海上卻異常簡單,我大乾海軍進攻交州的腹地,你們拿什麼來抵擋,而且我們也聽說了,劉大將軍已經在交州得罪了當地的豪強了,他們只怕更加願意和我們合作一起對付你這個外來戶,要是我們收買交州的豪強,劉大將軍認為自己在這樣內外夾擊之下,能抵擋多久時間。”
大乾這次來交州你們應該感到幸運,要不是交州偏僻,進攻交州的資源,足夠改善上百萬百姓的生活了,這才讓你們有了議和的條件,你們要是不答應的話,我大乾只能用戰艦說話了!”
袁基心裡面一陣緊張,馬上拉著劉備的手對夏侯蘭道:“還請使者讓我們商議一陣!”
夏侯蘭點頭答應,但還是霸氣說道:“我們執政只說了這個建議,要是你們不接受的話,就只能被我大乾軍消滅了,到時候大漢就真的亡了。
而這個時候趙雲也一把拉著自己的老鄉道:“伯仁,我們也有十幾年沒有見面了,走和我說說冀州家鄉的情況!”
而後夏侯蘭就這樣一把被趙雲拉走了!
劉備在夏侯蘭離開之後,忍不住怒火,拔除長江把自己的案臺砍成兩截道:“欺人太甚,仗還沒有打,雷公已經把我們看出手下敗將了!”
袁基提醒道:“大將軍,您現在已經是大漢唯一的希望了,我們要是全部死在交州,大漢就真滅亡了!聽雷公的話,去海外令建大漢可以說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了!”
這事情他們已經商議多次了,雷公不可戰勝,大漢想要延續下去,只能逃到大漢之外的地方,躲開大乾軍的追殺,而這段時間,袁基也一直派遣人員去南中打探情況,讓他感到萬分幸運的事情,南中也有一些小國家,甚至還有不少繁華的國家,當年明帝派遣人去招攬僧人的天竺都被他們發現了,可以說他們並不缺少退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