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劉協奇怪道:“張卿不是被抓的人,那麼你來的薊都做什麼?”

張機就把自己來的薊都和雷公交流的場景都說了一遍!

劉協奇怪道:“不過是遷移而已,我這一年來不過的好好的,雷公這人雖然名聲差,但為人不錯,說話算話,我這一年就沒有收到打擾,也沒有人監視我!”

張機無言以對了,他總不好說和皇室一個待遇對門閥士族來說是很難承受的,更加不要說劉協還能來薊都,但他們卻要流放到大漠,西域乃至荒島,這根本沒有幾個人受得了!

而後他們就這樣一路聊這一年多來的經歷,到了晚上伏皇后帶著一些食材回到家中,發現了張機驚訝道:“家中來客人了?”

劉協道:“這是張機張仲景神醫,今天正好遇上的,於是就來的家中了!”

伏完笑道:“那我就做幾個好菜,招待一下故人!”說完就去了廚房了!

劉協道:“娘子現在已經是薊都紡織廠的高階工程師,月俸加獎金有10萬錢,當初就是靠著娘子來養活全家人的!現在即便我賺了一些錢,但她還是閒不住!說這字畫畢竟不靠譜,誰知道未來值不值錢!”

過了沒多久,劉辯帶著幾個人老人來的了劉協這裡!

張機驚訝說道:“弘農王,趙公,蔡公,淳于公你們怎麼也都在這裡?”

跟著劉辯過來的是淳于嘉,蔡邕和趙岐這些當初大漢的老大臣,他們年紀大的已經有90多了,年輕的也有60多了。

趙岐笑呵呵說道:“原來是張機呀!老夫聽說薊都醫院來了兩位神醫,說的就是你呀!等會給老夫看看身體,有你在,說不定老夫能夠活過100歲!”

蔡邕則回答張機的疑問道:“雷公也覺得我們幾個沒有多少年可以活了,當初流放大臣的時候,我們被安置在了這裡,只可惜我們這一身的本事雷公看不上,現在我們都在薊都第二十六小學擔任教師,但賺的錢卻沒有幾個,只能靠著陛下來養活了!”

他們是跟著劉協一起被俘虜的大漢高官了,基本上都沒有幾年的活頭了,徐偉就沒有流放他們了,而是安排在薊都生活,甚至擔心他們活不下去,給他們找了一份薊都小學老師的工作,當然老師的月俸,勉強只能夠他們活的,等到劉協賺錢之後,他們一個個都喜歡跑到劉協這裡來蹭吃蹭喝,也算是一種抱團取暖的方式吧。

張機聽到這話震驚說道:“各位都是當代大儒,雷公居然讓他們成為小學教師,這不是在羞辱人!”

淳于嘉苦笑道:“雷公想要的是墨學,數學,工匠之學,甚至你醫家學問他都看中,就是不要儒學,這儒學自然就沒有人學了,現在我們能當老師已經是雷公照顧我們這些老不死的了!”

他們的三觀早就碎裂重組完成了,雖然失落儒學的沒落,但已經緩過氣來了,可以平靜的接受這點。他只是有點失落,自己學了一輩子的本事,雷公居然看不上。偏偏大乾繁榮昌盛,連他都不好說雷公苛待賢者,畢竟當年大漢在他們治理下也沒有這樣的富裕強盛,儒家的學問完全比不過雷公的這一套。自然沒有臉來說自己是賢才。

在薊都當年在大漢的大儒名士非常多,說好聽一點,這是想報效明主,說難聽一點,這就是想當官,但雷公一個都沒有重視,而是讓這些人自生自滅。

而這些人對雷公也非常失望,經常在報紙上寫文章嘲諷大乾朝廷,只不過在大乾的百姓看來,這不過是敗犬的哀鳴,還想在我們大乾做官,想都不要想!

現在的大乾選拔官員,一是軍中退役的軍官,二就是種田出色的農夫,三就是官營工廠當中出色的廠長,最後才是科舉出身的官員,而即便的科舉,但大乾考的大部分也是和數學有關,或者是時政上的問題,儒家的題目是沒有的。

不用則廢,大乾朝廷都不需要儒家的學問了,他們什麼儒學的宗師就和廢物沒有兩樣了,現在即便是在大乾境內的門閥士族也很少學習儒學的,而是在專研數學,墨學,投其所好想要得到雷公的重用!

趙岐說道:“論語還能進入大乾小學當中儒家就還有星火在,雷公是一代豪雄,但雷公的後代卻未必有他這個本事,到時候雷公的後代會需要我們儒學的,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儒學去虛化實,要不是這些年儒家學問越來越虛,難以解決大漢現實的問題,培養的官員也是一個個眼高手低,沒有本事,這天下也不會被雷公奪取了。”

顯然趙岐對儒家的學問還是有信心的,一個雷公他們等得起,甚至大乾一朝他們也等得起!有了這次的經歷儒家的生命力必定會變得更加頑強!

蔡邕卻帶著一絲絕望說道:“雷公是一個絕世奇才,他居然可以推開儒家的學問和治國理念,自己創立一個治國理念,並且把大乾治理的如此繁榮昌盛,這連戰亂都還沒有結束,大乾的國力就比大乾強幾十倍,老夫簡直不敢想象大乾巔峰時期的樣子,這必定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我們儒家的學問怎麼比得上,只怕再過幾十年,我們儒家就要和其他諸子百家一樣消亡在歷史當中了!”

趙岐是自信者,蔡邕就是悲觀者,尤其是現在繁榮的薊都一直在衝擊他的三觀,高架水渠,軌道馬車,水泥路,水泥高樓,水車,巨大的紡織廠,鋼鐵廠等等,薊都的這一切完全是另一個天地,當他看到布匹像流水一般的被紡織出來,一幅幅鎧甲從流水線上打造出來,糧食堆積的像小山一樣。

這一切的一切完全是他不認識的世界,又事一個比大漢強幾十倍的世界,讓他知道還有一種治國理念比儒家強如此多倍,簡直不可戰勝!

最關鍵的是這個新世界居然沒有他們的位置,這不就是相當於在說他們是多餘的,大漢衰敗滅亡就是因為多了他們,這才是蔡邕最絕望的地方。

趙岐澹然道:“包容並收才是我儒家之道,我們要學習雷公的執政理念和本事,只要跟得上時代的進步儒家就不會消亡,真正消亡的都是保守封閉的學派!”